其人
劉余祐(?-1653年),字申征,一字中徽,號玉吾、燕香居士,(室名)燕香齋。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順天 宛平人。
明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曾任 嘉興、 登封縣、 河內縣知縣。累官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平陽府知府。崇禎元年,升任河南副使、陜西副使、分守河南道按察使、河南 布政使、應天府尹, 工部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職。明亡,附 李自成,清軍入關,又降清,仍授原官。 順治五年(1648年)任 兵部尚書,次年加 太子太保。順治八年,改任刑部尚書,加 少保。順治九年,官至 戶部尚書;順治十年(1653年)因事被革職,不久卒。
學歷
萬歷44年進士
職務
職銜 | 任期 | 出處 |
---|---|---|
[嘉興縣知縣](知嘉興縣) | (明)[不詳]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登封縣知縣](知登封縣) | (明)[不詳]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河內縣知縣](知河內縣) | (明)[不詳]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刑部主事 | ?-[天啟?年] | 明實錄:熹宗實錄 ,33卷(梁本) |
[四川鄉(xiāng)試主考官](主考四川) | 天啟?年 | 明實錄:熹宗實錄 ,33卷(梁本) |
刑部郎中 | [天啟?年]-?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平陽府知府 | ?-崇禎1年 |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 ,5卷 |
河南副使 | 崇禎1年-崇禎?年 |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 ,6卷 |
雎陳道副使 | 崇禎?年-崇禎?年 |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 ,33卷 |
右參政銜 | 崇禎3年-崇禎?年 |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 ,33卷 |
陜西副使 | 崇禎?年-崇禎4年 |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 ,50卷 |
分守河南道按察使 | 崇禎4年-崇禎?年 |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 ,59卷 |
河南布政使 | 崇禎?年-崇禎?年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應天府尹 | 崇禎?年-崇禎?年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工部侍郎 | 崇禎?年-崇禎?年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昌鎮(zhèn)侍郎 | 崇禎?年-崇禎?年 | 明清史料 ,壬05 ,411 |
兵部左侍郎 | 崇禎?年-崇禎?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37331號 |
兵部左侍郎 | 順治1年-順治5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37331號 |
兵部尚書 | 順治5年-順治8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17610號 |
太子太保 | 順治6年-順治8年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刑部尚書 | 順治8年-順治9年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21260號 |
少保 | 順治8年- | 清史列傳 ,79卷 ,43 |
戶部尚書 | 順治9年-順治10年 | 清史稿校注 ,7冊185卷 ,5497-5500 |
戲說
直到55歲,這位一直徘徊在中下層的官員開始得到皇帝的重用。況他平素清勤謹慎,不要一錢,按理說到戶部任職再合適不過。孰料突變的時局一下子將他推入那場捍衛(wèi)末世王朝的戰(zhàn)爭中心,再也沒有退路。
崇禎十五年(1642)十一月,清兵分道大舉入塞,破薊州、真定等地。閏十一月,入臨清、河間,京師再度戒嚴。時戎政侍郎 劉余祐丁母憂,崇禎急擇戎政大臣,于平臺召對張鳳翔、馮元飚、張忻周、王家彥四人。家彥出語謙退,然于城守營事獨具卓見,崇禎激賞,特改授他為兵部右侍郎,協(xié)理京營戎政。家彥深知形勢危艱,恐難勝任,初七日一聞命下,即上《控辭協(xié)戎疏》請辭,言:“兵乃專門之學,而張皇六師尤刻,下?lián)榉ブ苿儇街,儻非其人,不可嘗試……惟是烽火近郊,兵機呼吸,微臣不敢自昧生平,以誤軍國重事!辈⒘λ]馮元飚(前任兵部尚書)代之。崇禎不允,乃即日受事抵城頭察視。于本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先由正陽門,歷內九門,次由西便門,歷外七門,共閱垛口一萬九千二十五,督促畢具守御之器,壁壘頓時一新。又出閱城外列營二十,分信防扼,申嚴軍法!睹魇贰ち袀鳌
記載
因其是降將,所以歷史對于他的記載幾乎性的少之又少。燕香齋文集 4卷;詩集 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