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同年九月,定海、鎮(zhèn)海、寧波三城,相繼失守。道光帝命 奕經(jīng)為揚威將軍,前往浙江收城進剿。鄭鼎臣投軍效力,受到 奕經(jīng)賞識,“特令統(tǒng)領水勇,并發(fā)餉銀二十二萬兩,聽其出洋,相機行事!雹诘拦舛(1842)一月, 奕經(jīng)決定分兵三路,約期二十九日,同時反攻三城。
當時, 奕經(jīng)任命海州知州 王用賓,指揮水路反攻定海,以鄭鼎臣為先鋒,雇閩、廣鸼船、冬船、蛋船、叭喇唬船、遼東沙船,共二百七十六只,從乍浦潛渡岱山,分隊趕赴定海各港,以應二十九日同時反攻約期。但被英軍事先發(fā)現(xiàn),于二十六日派武裝輪船“復仇神”號駛往岱山,次日又用四艘舢板船運兵六十余人登陸。潛伏各港水勇五六百人,在反攻約期之前,已被英軍擊敗,傷亡約五十人。但鄭鼎臣本人直接帶領的部分壯勇,曾一度潛往定海,“或在岸上擒拿,或路遇舢板船,直至其船內(nèi)擒獲殺斃”,③共俘獲英軍四人,殺死一人。所俘英軍,解到行營后,杭嘉湖道 宋國經(jīng)和海州知州 王用賓等,曾先后賞給洋錢一千五百元。
成就及榮譽
反攻寧波、鎮(zhèn)海兩路失敗后, 奕經(jīng)從紹興退駐杭州,并命令盡撤定海水路戰(zhàn)火諸船。唯獨鄭鼎臣,以父仇未報,不肯聽令,仍聯(lián)絡火舟,時駐岱山,時駐大嵩山,來往逡巡,伺機進攻。 奕經(jīng)隨員要求將鄭鼎臣以軍法治罪,但奕經(jīng)念其意出忠孝,諾而不行。
個人作品
三月初四日,鄭鼎臣督率水勇,聯(lián)絡火攻船只數(shù)十,各船都裝載柴草、火藥,從船只聚集地大嵩港出發(fā),先駛至梅山港。黃昏出港,分成三路,向北前進。當時,正值東南風大作,鄭鼎臣當即指揮守備徐槚寶率火攻船至十六門地方,分作七排,奮勇放進定海道頭,圍攻該處停泊的英軍三艘大船。英軍見頭排船只逼近,立即開放槍炮,而七排火攻船冒著炮火,乘風急潮緊,重重繼進,各船同時發(fā)火。除兩排船只隨潮駛過外,其余五排船只,圍住英船火攻。頓時,“火光燭天,人聲鼎沸。”④英軍一面撲火,一面開炮四面轟擊,但見篷索燃燒,火勢益盛,便紛紛跳入舢板船逃竄。這時正好前來接應的后路兵勇趕到,開槍放炮,迎擊逃竄英軍!霸撃娲惑@亂,復自相觸沉多只,并有退回仍被焚燒者”。⑤而逃脫的舢板船,駛向竹山門,又遇到從小渠山駛來的火攻船。英軍便向火攻船射擊,不料船上柴草立即燃燒,“風催火猛,煙焰迷天,直向夷船噴燒,逆船逃避不及,又被焚燒多只”。⑥
個人其它信息
蟹峙港地方,停泊著一艘最大的英艦。這是正在進行修理的“復仇神”號。鄭鼎臣親自督率大號火攻船二十余只,從小五 奎山與五奎山之間水道,一齊放進,然后分為三路,乘風發(fā)火,向“復仇神”號進行火攻。結(jié)果,燒斷該艦大桅、篷索,連艦上舢板船也被燒著,烈焰飛騰,把英軍燒得焦頭爛額,勢如鼠竄,紛紛鳧水逃生。轉(zhuǎn)瞬間,該艦火藥庫燃燒爆炸,“聲如巨雷,煙焰飛過山頂,即時桅倒船沉,不見蹤跡!雹叨孪嚷穹ê3莾(nèi)的兵勇,望見東南海面火焰沖天,知系火攻船只火攻得手,便在城內(nèi)放火焚燒英軍住宿,并乘英軍撲火之機,奮勇出擊,殺傷英軍數(shù)十,繳獲刀、槍等物。
社會評價
鄭鼎臣分飭三路火攻船發(fā)火后,便登上螺頭門山頂偵察,了解到五 奎山有英軍屯扎,立即指揮弁勇奮力上山進攻。因該山英軍屯扎不多,一攻即潰,兵勇乘勝追擊,又殺死英軍十余人,繳獲武器和衣物數(shù)十件。
當夜火攻,直到次日黎明,才漸次撤回大嵩港。查點各路弁勇,只有十余人受傷,并無一人陣亡!敖y(tǒng)計此次火攻,燒毀大夷船四只,內(nèi)燒沉一只,舢板船燒毀及觸沉者共有數(shù)十只,燒斃沉溺并城內(nèi)擊殺逆夷,約有三四百人,實在數(shù)目未能確查!雹嗲终级êS④娫诙êJ艿竭@次大創(chuàng),膽碎心驚,對往來船只嚴加盤查,“處處查問官兵現(xiàn)屯何地,頗有畏我火攻之意”,“而我軍亦倍加氣壯”⑨。鄭鼎臣也因此而受到定海人民的贊揚和信任。
文獻記載
鄭鼎臣這次定;鸸ビ⑴灚@勝的戰(zhàn)報,傳至 奕經(jīng) 大營, 參將周士法心懷嫉妒,反而誣他“虛報邀功”。致使 奕經(jīng)亦對其獲勝生疑,特命侍衛(wèi) 容照等前往乍浦,“密訪其事”。后來,又派州判李恩浣等,出海查勘驗實。鄭鼎臣即出具四艦物資送核,盡載所殺英軍首級,繳獲衣服,燒毀船木及焦爛器械等物,并且,申明“稍有虛誣,甘當死罪”⑩。 奕經(jīng)以“海港焚攻夷船”上奏,道光帝賞其雙眼翎, 文蔚賞一品頂戴,周士法探報不明,革職留任,鄭鼎臣受到表彰,加四品銜,賞戴花翎。
鄭鼎臣督率船勇火攻獲勝,對定海人民抗英斗爭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后來,其船勇被浙江巡撫 劉韻珂勾結(jié) 伊里布遣散,迫使鄭鼎臣不得不扶其父 鄭國鴻的靈柩回鄉(xiāng)。定海人民都熱切地期望著鄭鼎臣能回定海,召齊船勇,繼續(xù)與人民抗英力量相配合,“船勇自外攻進,我等自內(nèi)殺出”⑾,共同打擊、消滅英國侵略者。但在 清政府對外妥協(xié)投降方針的阻礙下,這種愛國的真誠愿望沒能得到實現(xiàn)。
(黃保萬)
① 梁廷枬:《夷氛聞記》,中華書局,第103頁。
②《鴉片戰(zhàn)爭》,第3冊,第206頁。
③《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第4冊,第1660頁。
④同上,第1755頁。
⑤⑥⑦《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第4冊,第1755頁。
⑧同上,第1756頁。
⑨《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第1756頁、1757頁。
⑩《鴉片戰(zhàn)爭》,神州國光社,第3冊,第206頁。
⑾佐佐木正哉:《鴉片戰(zhàn)爭研究(資料篇)》,第301頁。
"《鴉片戰(zhàn)爭人物傳》"
史料記載
鄭鼎臣者,殉難 總兵國鴻子,曾從父軍。 奕經(jīng)予二十四萬金,令募水勇規(guī)復定海,聞寧鎮(zhèn)之敗,逡巡海上。 奕經(jīng)督之嚴,乃報三月三日敗敵於定海十六門洋面,毀船數(shù)十,殲斃數(shù)百。 劉韻珂以為欺罔, 奕經(jīng)遣侍衛(wèi) 容照等出洋查勘,得焚毀船木及壞械回報,乃疏聞,賜奕經(jīng)雙眼花翎,鼎臣亦被獎。時寧波英兵忽退,留艦招寶山?,改犯乍浦,陷之。 奕經(jīng)不能赴援,而以收復寧波奏,詔斥不先事預防,革職留任。既而英兵犯江南,陷鎮(zhèn)江,逼江寧,命 奕經(jīng)赴援,尋命駐 王江涇防御。 奕經(jīng)自寧波、慈溪之敗,軍心渙散,不能復用,益為 劉韻珂所揶揄,議守議撫,一不使聞。及和議成,撤師,詔布 奕經(jīng)等勞師糜餉、誤國殃民罪狀 ,逮京論大辟。
圈禁逾年,與琦善同起用,予四等侍衛(wèi),充 葉爾羌幫辦大臣。為御史 陳慶鏞論劾,仍褫職。未幾,復予 二等侍衛(wèi),充 葉爾羌參贊大臣,調(diào)伊犁 領隊大臣。坐審鞫英吉沙爾 領隊大臣齋清額誣捕良回獄不當,褫職發(fā)黑龍江。三十年,釋回。咸豐初,歷伊犁、英吉沙爾領隊大臣。二年,召授 工部侍郎,調(diào)刑部,兼副都統(tǒng)。三年,命率密云駐防赴山東防粵匪,卒於徐州軍次,依侍郎例賜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