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1951年10月,呂玉久踴躍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入伍后被編入63軍187師后勤處擔(dān)架營三連五班當(dāng)戰(zhàn)士。在連隊,他工作積極,每有緊急任務(wù),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時左右,美國飛機向朝鮮黃海道平泉郡金剛山投下了大量燃燒彈,山上山下一片火海,50幾個當(dāng)?shù)乩习傩蘸?00多名志愿軍戰(zhàn)士趕來救火。雖然呂玉久和張明祿那個班夜里奉命執(zhí)行任務(wù),一夜未曾睡覺,到起火時才睡了三四個鐘頭,但聽說起火,他們馬上起來拿起救火工具,便朝山上跑去。張明祿邊跑邊喊著:“我們快上山打火,不然朝鮮人民的倉庫就要受損失了!”在救火當(dāng)中,呂玉久、張明祿最勇敢,哪里火大,他們就到哪里去打火,臉被熏黑,頭發(fā)被烤焦,他們也不管。撲滅了南山梁的火,把撲滅的火堆交給四個年輕婦女看守,以防復(fù)燃。他們又向另一個地方跑去,忽然聽見一陣叫聲,他們回頭一看,見剛撲滅的火又燃燒起來,濃煙直往上冒,那四個年輕婦女被火包圍,亂成一堆哭叫不止。張明祿、呂玉久二人迅速跑回去,沖進火海,一個人背一個分兩趟把她們?nèi)瘸鰜,放在一塊大巖石旁邊,又奮力把大火撲滅。不久,又聽見半山腰傳來朝鮮婦女的叫聲“救人啦!救人啦!”,張明祿和呂玉久立即朝叫聲的方向跑去,看見火海中有4個婦女?dāng)D在一堆哭叫著緊緊抱在一起,呂玉久、張明祿不顧一切沖進火圈里,每人背一個,手里拉一個,一口氣跑出火場20多公尺,把她們放到防空洞里面。沒等她們完全清醒過來,張明祿、呂玉久又向東邊跑去,邊跑邊喊:“火里還有人嗎?”忽然看見濃煙烈火里還有一個黑影(是一塊巨石),以為是一個人又向火里沖去。從此再也沒有出來。
大火熄滅了,被張明祿、呂玉久救出來的8個婦女,跑進尚在冒煙的火場尋找救出她們的志愿軍同志,只見張明祿、呂玉久一個撲在大石頭上,一個躺在一邊。他們?yōu)榫瘸r婦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張明祿時年21歲。被張明祿、呂玉久救出的8個朝鮮婦女申善花、金玉善、崔春鳳、鄭玉男、鄭景男、李潔世、李淑貞、吉熙子守在烈士身旁,泣不成聲地說:“我們能活著,是您犧牲了生命,救出了我們。”
同年8月22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某部和朝鮮黃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為張明祿、呂玉久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并在金剛山樹碑紀(jì)念,碑上用朝、中兩國文字刻著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張明祿、呂玉久的事跡。被救出的8名婦女親手繡制錦旗一面,并購買人參等禮品托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次赴朝慰問團轉(zhuǎn)贈給烈士的家屬。
中國人民志愿軍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追記呂玉久“特等功臣”,“二級愛民模范”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