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呂尚:殷商末年東海上人。周文王拜呂尚為師。周文王曾對姜尚說:“自吾先君太公曰u2018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u2019。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后人尊稱呂尚為齊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仍以呂尚為師,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敗商軍于牧野。《詩經(jīng)u2027大雅u2027大明》中贊此事:“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同時為了討伐東夷,姜尚被分封于齊(現(xiàn)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謚號為齊太公。十六國時期,呂光以呂尚為祖先,加上廟號始祖。
史書記載: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呂氏,一名望,尊稱太公望,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漢族(華夏族),“海曲城有東呂鄉(xiāng)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東日照)人。呂尚飽學,深明兵法戰(zhàn)策,但家極貧。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乃輾轉去陜西,在渭水茲源釣魚為生。約在公元前1123年(帝辛三十一年),當他80歲時,遇見了西伯侯姬昌,姬昌認定他是當代難得的賢才,便禮聘他為專管軍事的“師”,又因為呂尚是自己祖父生前日夜想望的人,便又尊稱為“太公望”。姬昌死,兒子姬發(fā)繼為西伯侯,尊呂尚為“師尚父”。姬發(fā)立十一年,在呂尚的輔佐下,消滅了殷紂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即位為周武王。為了鎮(zhèn)壓東方的蒲姑(今博興)、奄(今曲阜舊城東)、萊(今高密、昌樂)、紀(今壽光)等夷國,開拓山東疆域,封呂尚為齊侯,都營丘,是為齊太公。呂尚至齊地后,簡化禮儀,循應民俗,提倡工商,發(fā)展?jié)O鹽,齊國于是民富國固。
呂尚著有《陰謀》3卷(一說36卷)、《陰符鈐錄》1卷、《金匱》2卷、《六韜》6卷。太公望呂尚,字子牙,號飛熊,生于東海上(今安徽縣臨泉縣姜寨)。神話中有共工怒而頭觸東方不周山,造成天崩地陷,苦了女媧煉石補天,但永遠留下了大地東傾、江河東流的神話故事。故事中的共工是神,但共工確有其人,他是炎帝的苗裔。共工的兒子叫四岳,是呂尚的先祖。四岳輔佐大禹治水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地,或封于申地,夏商之時,申、呂均被分封于呂尚的后裔子孫。因出自于炎帝的一支苗裔,太公望本姓姜氏,為姜尚。后從其封地“呂”為氏,故曰呂尚。
呂尚大半生在窮困潦倒中度過,年老而窮困,終日在江邊釣魚。呂尚釣魚是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等待周文王的賞識,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故其釣魚用直鉤且不放魚餌,別人問其緣由,他說“愿者上鉤”。“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婦孺皆知的故事。
文王西伯將外出打獵,命太史編占卜出行的地點及吉兇征兆,太史編經(jīng)過占卜,對姬昌說:“所獲非龍非麗彡,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于是文王西伯出獵,路經(jīng)渭水之濱,果然遇見呂尚于釣魚臺垂釣。兩人一見如故,交談后周文王大悅,說:“自從我的先君太公曰:u2018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u2019。果真是你?我的太公望之久矣!彼裕瑓紊袕拇擞痔柗Q:“太公望”。于是二人一同坐車回城,周文王立太公望呂尚為師。
另有一說,呂尚從小就有很高的抱負,他胸懷濟世之志,卻久不得志。商紂時,曾在商為官。因紂荒淫無道,寵幸妲己,涂炭生靈。呂尚多次規(guī)諫無效,反而險遭妲己設計謀害,因而棄商而去。多方游說諸侯,希望遇一明主,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但一直懷才不遇,最后才遇見周文王西伯,立為周師,輔佐文王。
還有一說,呂尚處士,胸懷韜略,隱居在渭水河畔。當時周文王西伯被紂拘押在羑里,西伯的謀士散宜生、閎夭素知呂尚的才能,因而拜見呂尚,商量搭救西伯之策。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yǎng)老,蓋往焉”。于是三人為救西伯而遍求美女奇物,獻之于紂,以贖回西伯。西伯得救,回國后稱呂尚的計謀雖然怪異,然而卻很有效,因此封呂尚為文武之師。周西伯姬昌脫離羑里回國后,與呂尚商訂興周建國之策,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出于太公呂尚的計謀。
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采用太公望的計謀居多。
文王崩,周武王即位。武王九年,欲完成周文王平天下的大業(yè),準備向東伐紂。出兵前,武王為觀察自己召集諸侯的能力及測試各諸侯是否齊心。于是軍師呂尚左手杖黃鉞,右手把白旄,對天發(fā)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蕊,與爾舟揖,后至者斬!”向盟約地進兵。遂至盟津,不期而會者達八百諸侯。諸侯皆日:“約可伐也!蔽渫跻姳娭T侯眾志成城,便說:“今日盟約,眾諸侯同心,現(xiàn)時機末可!备髯赃師,周武王與太公呂尚作《太誓》。
過了二年,紂殺了王子比干,囚禁箕子。武王見時機成熟,將伐紂。出兵前令人占卜,不料卜卦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眾諸侯都心中恐懼,唯有太公望強之勸武王伐紂,武王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周武王召集八百諸侯于牧野結盟起誓,討伐商紂。紂軍大敗,紂逃走鹿臺,周武王追至,斬商紂于鹿臺。第二日,周武王立于祠社,群公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采席,軍師呂尚牽牲畜,史佚策祝詞,以告神討紂之罪。散鹿臺之錢、發(fā)巨橋之粟,以振貧民。封比干墓,釋放箕子。遷九鼎,修周政,天下更始。建立了周王朝,軍師呂尚的謀計居多。
于是武王滅商建周而稱王天下,因呂尚功勞卓著,武王將齊國分封給呂尚,建都營丘,呂尚即為齊太公,又稱姜太公。
太公告別武王,東去就國,道中,見天色已晚,即投宿客棧。旅店內(nèi),一位由東而來的客人對太公說:“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立即取消住店,連夜而行,至黎明到達營丘。太公剛到,隨即萊侯來討伐,欲與太公爭奪營丘。萊侯者,營丘附近的小諸侯。乘討伐商紂之亂而周初定之機,是以與太公爭齊國。幸虧太公連夜及時趕到,一舉收復萊國。
太公治國,按國情風俗,精簡禮儀,發(fā)展工商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叛周,周成王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里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開始征伐叛周諸侯,不斷擴張齊國領地,使齊國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大國。
齊太公將齊國收來的附庸國分封給子孫為領地,被封在鄣國(今山東省章丘縣)的后裔以國名“鄣”為姓,這就形成了今天章姓的萌芽。后因鄣國被齊國所滅,為不忘同宗相殘的悲劇、牢記亡國之屈辱,因而去邑為章,自立章姓。章氏自此始也。
人物影響
姜子牙輔助文王開創(chuàng)西周盛世,協(xié)助武王蕩平商朝、建立周朝,貢獻巨大,開啟后世能臣典范。
小說原型
姜子牙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于蟠溪峽。據(jù)說曾在磁泉邊以長桿、短線、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釣魚,因而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之說法。
姜子牙靜待多年,最后感動了求賢心切的周文王,姜子牙隱居10年,當他83歲時,周文王再度到訪,在文王誠意請求下,姜子牙被拜為師,輔佐文王。
姜子牙老年得志,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練武、勵精圖治,并策劃推翻商紂的暴政。文王病重,托孤姜子牙,武王姬發(fā)仍以姜尚為師。最后率軍3萬大敗商軍于牧野,為武王奠定周朝。姜子牙被分封于齊,是齊國的始祖。
姜太公由于小說與民間傳說的風行,被許多人奉為神明,有時會以色紙,上書“姜太公至此”貼于家門等處,以求避邪消災。它可以對付的對象不只是千軍萬馬,還有法術精通的神仙道人、妖魔鬼怪等等,都樣樣精通,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