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梁炅,生卒年月不詳,字寥圃,祖籍廣東曲江縣,隨父移居廣西靈山縣那隆練(今陸屋鎮(zhèn))申安村。早年入縣學(xué)(即考取秀才),娶白木壩村鐘氏女為妻自立門戶。與新圩官屯村舉人梁惠祖認同宗,叔侄相稱,又得與欽廉名士馮敏昌、李符清交往。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初赴北京參加朝考落選,滯留京華,自此參與管理北京的廉州會館事務(wù)。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科順天鄉(xiāng)試考取舉人,充正黃旗教習(xí),授廣東曲江縣教諭。嘉慶二十四年(1819),回靈山候補知縣,應(yīng)邀主筆續(xù)修縣志。此后十余年除一度短期任國史館謄錄之外,多數(shù)歲月為趕考八股往返奔波,最終客死京城。粱炅有嚴謹治學(xué)治史精神,其最先撰纂縣志初稿10卷,第二年又用6個月修改為12卷,體例漸趨完善,第三年再親至廣州刻書局根據(jù)讀史所得增刪補校,第四年自北京回靈山途中還添補在國史館收集的材料計23條,增刻10頁。其著作多數(shù)散佚,現(xiàn)在可見的僅一部《靈山縣志》(嘉慶版)及晚年所寫的《重修陸屋圩北帝廟記》、《北京廉州會館碑記》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