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蔡及時(1903—1942),字有芳,福建晉江金井塘東村人。民國5年(1916),南渡菲律賓謀生,先在同鄉(xiāng)蔡本油店當小職員。15歲任那宿務社支店錦德號經(jīng)理。忠勤干練,嚴守信譽,經(jīng)20年苦心經(jīng)營,錦德號由一荒村市肆,變?yōu)榉比A商場。及時為人樂善慷慨,對那宿務社公益事業(yè),無不倡首興辦,受到描東岸,甲美地,民多洛三省的華僑和菲人稱許。30年代初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及時義憤填膺,積極發(fā)動僑界抵制日貨。及至“蘆溝橋事變”發(fā)生,日軍對中國發(fā)動全面侵略,蔡及時激于愛國義憤,踔然奮起,組織描東岸省華僑抗敵會,被推舉為主席,因眾望所歸,蟬聯(lián)5任。及時事事以身作則,督率同志,因此描東岸省抗日救亡活動成績顯著。1941年11月,及時當選為國民黨菲律賓總支部執(zhí)行委員,未幾,又被推舉為國民黨南呂宋支部籌備主任。1942年1月初,日軍占領馬尼拉,肆意抓捕抗日菲華人士。那宿務社地處偏僻,馬尼拉的親友及同事,多避居此地,及時均予妥善安置,多方照顧他們生活,對留在馬尼拉工作、無法轉(zhuǎn)移的同志,則不時寄款接濟。同年1月中旬,日軍占據(jù)描東岸省會,25日,進抵那宿務社。及時因職責攸關暫避入山。1942年4月,及時獲悉馬尼拉抗敵會“抵制日貨小組”委員遇害消息,遂與僑界抗日同志密謀籌組武裝隊伍,聯(lián)絡菲律賓抗日游擊隊,計劃一旦美軍登陸,即行劫獄,救出被囚于文珍愈巴獄的華僑領袖。后因情況發(fā)生變化沒有實施。不久,及時創(chuàng)辦《大漢魂》油印小報,四處張貼并分發(fā)各華僑社團,進行抗日宣傳。由于奸細告發(fā),及時身份暴露,被日本憲兵拘捕入獄。為了保護同時被捕的其他39位同志,及時對組織抗敵會獨力承擔責任。在獄中,一獄友勸他利用日憲想借重他的名望組織華僑協(xié)會,虛與委蛇,日后再圖遠計。及時聽了勃然作色,慨然責以大義,并立下誓言:“寧當忠魂,不為走狗,以報國家而謝同志!”獄友聽后,無不感泣。6月13日,及時被押赴郊原,就義之時,日憲強迫他下跪。及時挺立不屈,神色自若,頭部連中數(shù)彈,仍然直立不撲。及時出殯之日,菲人華僑不顧日本侵略者的阻撓獻花吊唁,夾道送行,莫不揮淚啜泣。民國34年(1945)7月30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旅菲僑胞蔡及時,效忠黨國,氣節(jié)堅貞,領導僑民,戮力御侮。乃于菲島陷敵以后被捕,矢志不屈。為國成仁,深堪惋惜。應予明令褒揚,以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