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閻循琦(1711~1776),字景韓,號瑋庭,清乾隆時期大臣,昌樂縣河頭鄉(xiāng)黎家村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隨父宦居各地,讀書能見其大,為文亮拔至深。1738年(乾隆三年)舉人,1742年(乾隆七年)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授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遷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后歷任吏部掌印給事中兼吏部文選司掌印郎中、內(nèi)閣侍學(xué)士、刑部右侍郎;工部尚書等職。任間勤于國事,敢于諫疏,務(wù)實恤民,有政績。曾改造京西門頭溝煤窯,倡開渠鑿洞排水,淤去煤暢,官不費而民不擾。督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籌劃詳明,皇帝稱其“才可用”。上奏救災(zāi)銀封實施辦法,切中時弊,深得皇帝贊賞。誥授資政大夫。1775年(乾隆四十年),于京城病歿,贈太子太保,謚“恭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