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陳儲秀(?—1561),字舜弼,號瑞山,明代福建南安梅溪(今洪梅鄉(xiāng))人。
儲秀少時家庭貧困,但聰穎勤奮,就學于梅溪騎龍寺學館,成績優(yōu)異。后又在該學館教書。儲秀于明嘉靖十年(1531)、十一年(1532)聯(lián)第進士,授行人。他做事廉潔不茍,深得朝廷器重,升任云南監(jiān)察御史。曾以“兩廣代巡”名義,奉命治理兩廣少數(shù)民族的民變,力主寬容疏導,戒濫施刑罰,民變得到順利解決。儲秀在外任職,適逢家中居喪,服喪后任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執(zhí)政公正廉潔,聲望日隆,被薦任東粵按察使。到任后,熟悉民情利弊、政治優(yōu)劣,整治合理。當時安南(今越南)侵掠邊境,朝中對此主和或主戰(zhàn)爭議不一,明世宗派儲秀會同總督毛伯溫處理這件事,他們相度機宜,宣示我國國威和睦鄰邦交政策,使安南臣服輸貢。因功得特賞寶鏹,賜麒麟服。儲秀平時留心選拔人才,福建巡撫龐尚鵬、殷從檢就是他親自提拔。后又奉命巡視福建并參與甄拔賢能,政績顯著。由于受權(quán)臣嚴嵩排擠,調(diào)任河南副使,管理黃河事務(wù),清廉操守,剛正不阿。有位管河判官為人苛刻,貪財受賄,而又與前任按察使有牽連,儲秀了解其情,嘆息道:“夫固蔓附而鷹攖者,上下相蒙以庇墨吏,奈法紀何”,下文斥逐他,因此遭受一些奸徒攻擊陷害。46歲時,憤慨辭官,歸隱家中。隱居其間,倭寇侵優(yōu)家鄉(xiāng),儲秀和本府名宦莊用賓募鄉(xiāng)兵,并協(xié)助南安縣令夏汝礪鳩資集眾建筑南安縣城垣御寇。嘉靖四十年(1561)六月二十一日病逝于故鄉(xiāng),其墓磚刻“梅坑陳巡按墓磚”。清咸豐間,泉州在籍御史陳慶鏞,手書“可有諫章存柏省,猶留聲望在梅溪”對聯(lián),懸掛在儲秀祠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