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棟梁之材
蕭思話十來歲時,不愛讀書,專好博戲游蕩,喜歡爬上房屋棟梁,打細腰鼓,以強力侵犯鄰里,鄰里沒有不害怕怨恨他的。他從此改正惡習,幾年內(nèi)便有良好聲譽。喜愛書史,擅長彈琴,能騎善射。宋武帝劉裕一見到他,便贊許他是棟梁之材。
蕭思話十八歲時,任瑯邪王大司馬行參軍,轉(zhuǎn)任相國參軍。因服父喪離職。服喪完畢,任羽林監(jiān),領石頭戍事,襲爵封陽縣侯,轉(zhuǎn)任宣威將軍、彭城、沛二郡太守。他涉獵書傳,非常擅長隸書,精通音律,弓馬技藝嫻熟。元嘉元年(424年),謝晦任荊州刺史,想請蕭思話任司馬,蕭思話加以拒絕。
因罪拘禁
元嘉五年(428年),蕭思話升任中書侍郎,仍督青州和徐州的東莞諸軍事、振武將軍、青州刺史。亡命之徒司馬朗之、司馬元之、司馬可之兄弟在東莞發(fā)干縣糾合黨徒,陰謀作亂,蕭思話派北海太守蕭汪之率兵討伐,將他們斬首,其余亂黨也全被平息。
元嘉八年(431年),任竟陵王劉義宣的左軍司馬,南沛郡太守。他還未來得及應召上任,北魏已南下侵擾,檀道濟率兵北伐,但后來又退兵,蕭思話畏懼北魏大舉入侵,于是放棄鎮(zhèn)守之地,逃奔平昌。蕭思話先前派參軍劉振之防守下邳,劉振之聽說蕭思話逃走,也棄城逃跑。北魏停兵沒有南下,但東陽城積聚的物資,全被百姓焚毀,因此蕭思話被召回京城,交廷尉治罪,于是被拘禁在尚方。
平定漢中
元嘉九年(432年),仇池國出現(xiàn)大饑荒,益、梁二州谷物豐收,梁州刺史甄法護在任職時失去人心,仇池首領楊難當因此侵擾漢中。于是朝廷從獄中起用蕭思話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橫野將軍、梁、南秦二州刺史。發(fā)兵后,聽說甄法護已放棄守城,往北逃到西城,蕭思話派司馬、建威將軍、南漢中太守蕭承之帶領五百人急速前進,又派西戎長史蕭汪之隨后進發(fā)。蕭承之沿路收合士眾,得到千余名精兵。
元嘉十年(432年)正月,蕭承之進據(jù)磝頭。楊難當焚燒掠奪漢中,率全軍向西返回,留下他的輔國將軍、梁、秦二州刺史趙溫鎮(zhèn)守梁州,魏興太守薛健占據(jù)黃金。蕭承之進軍屯守磝頭后,派陰平太守蕭坦奔赴黃金。薛健副將姜寶據(jù)守鐵城,鐵城與黃金相對,相距一里,砍伐樹木堵塞了道路。蕭坦進攻二城,將其攻下。
元嘉十年(432年)二月,趙溫又率領薛健以及寧朔將軍、馮翊太守蒲早子來進攻蕭坦軍營,蕭坦奮力進擊,大敗敵軍。蕭坦受傷,仇池軍退守西水。蕭承之的司馬錫文祖進據(jù)黃金,蕭汪之率五百步、騎兵相繼而至。平西將軍臨川王劉義慶派龍驤將軍裴方明帶領三千人前往,蕭承之等人進入黃金,蒲早子、薛健等人退守下挑。蕭思話先前曾派行參軍王靈濟率領部分軍隊出洋洋川,由此進兵南城。仇池的陵江將軍趙英據(jù)險堅守,王靈濟打敗仇池軍,生擒趙英。南城空虛,缺乏軍需物資,王靈濟又率軍返回與蕭承之會合。
元嘉十年(432年)三月,蕭承之率領眾軍進據(jù)峨公固,楊難當派他的兒子楊和率領趙溫、蒲早子以及左衛(wèi)將軍呂平、寧朔將軍司馬飛龍,步騎兵萬余人,橫跨漢津結(jié)下營寨,營寨之間建造浮橋相通,盡全力進攻蕭承之。合圍幾十層,雙方短兵相接,弓箭失去作用。仇池兵全穿著牛皮戰(zhàn)甲,戈矛無法刺穿,蕭承之就把長矛截短為數(shù)尺長,用大斧捶擊,一支矛就能刺穿十余名仇池軍。仇池軍抵擋不住,于是大敗,焚燒營寨逃走,退兵據(jù)守大桃。同年閏三月,蕭承之以及裴方明率領的朝廷軍隊來到大桃,龍驤將軍楊平興、幢主殿中將軍梁坦直接進入角弩追殺仇池軍,仇池軍又大敗而逃,被殺傷俘獲的士兵很多。漢中平定,淪喪的土地全部收復,在葭萌水建立戍城。
當初,桓玄篡晉,任命桓希為梁州刺史。后來,桓希敗逃,仇池首領楊盛占有漢中,先后任刺史的范元之、傅歆治所皆設在魏興,治理范圍只有魏興、上庸、新城三郡。后來索邈任刺史,就以南城為治所。南城被仇池軍焚燒,難以固守,蕭思話便移守南鄭。因此次平定漢中之功授符節(jié),進封為寧朔將軍,召蕭承之入朝任太子屯騎校尉。宋文帝劉義隆令蕭思話上表陳述平定漢中的始末經(jīng)過,讓史官記載下來。
歷任要職
元嘉十四年(437年),蕭思話升為使持節(jié)、臨川王劉義慶平西長史、南蠻校尉。宋文帝賜給他弓琴,親自書寫敕令,表達思念之情。
元嘉十六年(439年),衡陽王劉義季代替劉義慶,蕭思話又任安西長史,其余職務如故。
元嘉十九年(442年),召入朝中任侍中,領前軍將軍,沒有就任,再任原先職務。
元嘉二十年(443年),升遷持節(jié),監(jiān)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和荊州的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太守。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任侍中,領太子右率。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改領左衛(wèi)將軍,又領南徐州大中正。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再監(jiān)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和荊州的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右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如舊。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征召蕭思話入朝任吏部尚書。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任護軍將軍。同年春天,北魏進攻懸瓠,宋文帝準備大舉北伐,朝中諸臣都贊同,無人提出異議。而蕭思話極力諫止,沒有聽從。于是他帶領三千精兵協(xié)助鎮(zhèn)守彭城。魏軍退卻后,就代替宋武帝的兒子武陵王劉駿為持節(jié)、監(jiān)監(jiān)徐兗青冀四州、豫州的梁郡諸軍事、撫軍將軍、兗徐二州刺史。
討伐北魏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統(tǒng)領揚武將軍、冀州刺史張永眾軍圍攻確磝。起先鎮(zhèn)軍諮議參軍申坦與王玄謨一起圍攻滑臺,沒有攻克,而被罷免官職。青州刺史蕭斌請求申坦代任建威將軍、濟南平原二郡太守,鎮(zhèn)守歷城。命令任仲仁為申坦的副將,二人作為前鋒進至黃河。同年五月,發(fā)兵沿口。張永的司馬崔訓,建武將軍、齊郡太守胡景世率領青州軍隊來會合。
七月,蕭思話與眾軍一起來到確磝,修治三條進攻道路,宋文帝派員外散騎侍郎徐愛宣布圣旨督戰(zhàn)。張永、胡景世從東路進攻,申坦、任仲仁從西路進攻,崔訓從南路進攻。魏軍夜晚從地道出來,燒毀崔訓瞭望敵人的戰(zhàn)車及蟆車,又燒毀胡景世的瞭望戰(zhàn)車和攻城器具,不久又毀壞崔訓的進攻道路,宋軍無法攻克確磝城。蕭思話馳馬來到城前,下令退兵。攻城共十八天,撤圍回到歷下。崔訓因為瞭望戰(zhàn)車被燒,又不能守護道路,在確磝被殺,張永和申坦都被關押起來。詔令說:“得到撫軍將軍蕭思話的報告,確磝沒有攻克,士兵疲勞,爾等暫且班師回清濟,以后再圖進討。這座山鎮(zhèn)山川險阻,控制河朔,乃形勢險要之地,自古以來,就很著名。應該任命稱職守將,以符名實。蕭思話可以解除徐州刺史,擔任冀州刺史,其余職務如故。彭城的文武官員,根據(jù)各人情況,重新分派職務,就在歷城鎮(zhèn)守!辈痪茫荚挶唤耐鮿⒘x恭彈劾,免除了官職。
去世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的太子劉劭殺父宋文帝自立為帝,任命蕭思話使持節(jié),監(jiān)徐青兗冀四州和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將軍如故。蕭思話立即率領部屬回到彭城,舉兵起義來響應武陵王劉駿討伐劉劭。
劉駿即位后,召蕭思話入朝任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他極力推辭,沒有接受任命。改任中書令、丹陽尹,常侍職務如故。當時京城發(fā)生不少搶劫案件,二十天內(nèi)有十七起,蕭思話引咎辭職,未被允許。
孝建元年(453年),出朝任使持節(jié)、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和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鼓吹一部。蕭思話尚未出發(fā)而江州刺史臧質(zhì)反叛,朝廷又任命他為使持節(jié)、都督江州和豫州的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江州刺史。叛亂平息后,分劃荊、江、豫三州設置郢州,蕭思話又都督郢湘二州諸軍事、鎮(zhèn)西將軍、郢州刺史,持節(jié)、常侍職務如故,鎮(zhèn)守夏口。
孝建二年(453年),蕭思話去世,時年五十歲。追贈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jié)、常侍、都督、刺史如故,謚號為穆侯。
趣聞軼事
不祥之兆
蕭思話在青州時,平時所用的銅斗,倒放在藥廚下面,忽然在斗下發(fā)現(xiàn)兩只死麻雀,蕭思話說:“銅斗倒放,而雙雀死去,這是不祥之兆啊。”元嘉八年(431年),北魏南侵,因蕭思話畏懼放棄守地逃跑,后來果然獲罪被拘禁。
彈琴賜酒
蕭思話曾隨從宋文帝登鐘山北嶺,途中有磐石和清泉,宋文帝命他在石上彈琴,于是以銀鐘賜酒,對他說:“共同玩賞,大有松石之間的意趣!
人物評價
總評
蕭思話雖是皇室姻親,卻有良好的聲望,年輕時便被重用,先后十二次任州刺史,九次持節(jié)、監(jiān)都督各州郡諸軍事。任職之處,雖然沒有顯著的清廉節(jié)操,但也沒有污穢貪婪的劣跡。喜愛賢才名士,人們多愿歸附他。
歷代評價
王僧虔:“蕭全法羊,風流媚好。殆欲不減,筆力恨弱。”
袁昂:①“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之妙也!保虎凇笆捤荚挄吣B綿,字勢屈強,若龍?zhí)扉T,虎臥鳳闕!
蕭衍:“蕭思話書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
沈約《宋書》:①“思話年十許歲,未知書,以博誕游遨為事,好騎屋棟,打細腰鼓,侵暴鄰曲,莫不患毒之!保虎凇昂脮,善彈琴,能騎射!;③“涉獵書傳,頗能隸書,解音律,便弓馬!
李延壽《南史》:“趙倫之、蕭思話俱以外戚之親,并接風云之會,言親則在趙為密,論望則于蕭為重!
史籍記載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
《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
家庭成員
輩分 | 關系 | 姓名 | 簡介 |
祖輩 | 曾祖父 | 蕭亮 | 侍御史 |
祖父 | 蕭卓 | 洮陽縣令,封陽縣侯 | |
祖母 | 趙氏 | 吳郡壽昌縣君,出身下邳趙氏 | |
父輩 | 父親 | 蕭源之 | 南瑯琊太守,封陽縣侯 |
姑母 | 蕭文壽 | 孝懿皇后 | |
子輩 | 長子 | 蕭惠開 | 少府卿,封陽縣侯 |
次子 | 蕭惠明 | 御史中丞 | |
三子 | 蕭惠基 | 侍中 | |
四子 | 蕭惠休 | 尚書右仆射 | |
五子 | 蕭惠朗 | 西陽王征虜長史 | |
六子 | 蕭惠蒨 | 左戶尚書 | |
七子 | 蕭惠徽 | 尚桂陽恭侯劉義融之女劉茂姜 | |
長女 | 蕭氏 | 桂陽王妃,嫁桂陽王劉休范 | |
次女 | 蕭氏 | 當陽夫人,嫁當陽縣侯劉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