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葉采真,名淵,字貽俊,采真為其號,以號行世。清光緒十五年(1889)閏二月廿三日生于安溪縣長泰里參內(nèi)鄉(xiāng)(今參內(nèi)鄉(xiāng)參山村)。父葉師古,清貢生。采真幼承家學,初入鄉(xiāng)校,后升學福州,轉(zhuǎn)讀上海中國公學。民國6年(1917)畢業(yè)于國立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7年春,采真在閩南護法軍總司令宋淵源部任職。是冬,任閩南護法軍第三旅參謀長。(旅長楊漢烈另有傳)8年任安溪縣長,僅兩個月。
9年4月,陳嘉庚苦于集美學校兩年三易校長,經(jīng)黃炎培介紹,邀請采真到校參觀,促膝談心,盤桓一個多月,了解采真洞悉教育底細,有才干,決定聘為校長。采真以自己有志于銀行業(yè),且以所學專業(yè)不適于任校長而推辭。陳嘉庚再三懇請,親筆立聘書,敦聘采真任“集美師、中、商、水產(chǎn)學校附屬兩等小學校校長職務”。采真接任后,即赴上海北京等地訪聘名師。當時校務繁重,還參與廈門大學的籌辦,倡募興建家鄉(xiāng)參山小學校舍及圖書館。
12年4月16日清晨,采真親自帶領全校師生1500多人分乘十幾艘船趕赴廈門市區(qū),冒雨參加示威游行,抗議日本拒絕我國取消“二十一條”的照會與收回被租借25周年的的旅大。并組織宣講團,帶頭捐款作為宣講團的活動經(jīng)費。8月,閩軍數(shù)千人駐進學校,肆意騷擾。又駐高崎大石湖牛家村的閩軍與駐鰲冠、排頭的粵軍隔海對峙,開槍互擊。中學部僑生李文華、李鳳閣,乘船往廈,至大石湖被閩軍臧致平(漳廈護軍使)部槍擊,一死一傷。全校師生奮起抗議軍閥罪行。采真倡議并繕具請愿書,向南北軍政當局申請劃集美為“和平村”。經(jīng)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于10月20日批準在案,即日由內(nèi)政部36號批示,電令閩粵兩省長及統(tǒng)兵官對集美學校特別保護。
13年,采真任集美學校的“教育推廣部”主任兼視察,定期撥款補助全省28個縣市的71所小學和2所中學的經(jīng)費。他親自到各校視察指導,并每年召集受補助學校校長開會,研究改進教學,舉辦成績展覽會。他還兼任“閩南小學教育研究會”會長,舉辦“暑期學校”,聘京、滬、浙教育專家王蘊山等為教師,傳播新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師水平,改進教育方法。
14年,采真任“集美學校救國團委員會”主席,抗議上!拔遑Α睉K案,開展反帝宣傳活動。
15年春,采真明令禁止學生不宜加入黨派,并在《集美周刊》上發(fā)表《葉采真啟事》曰:“我認為政教必須分離,學校對于政治必須絕對中立,才不會惹起是非,妨害學生前途”。國民軍入閩后,學生入黨者多,時局變化,不許學生入黨的規(guī)定,名存實亡。11月,北伐軍光復同安,集美學校學生代表陳乃昌、李純青等赴同安向北伐軍祝捷,并邀請該軍代表周邦彩等到校演講,學生大受鼓動,提出由黨部、學生與校方各選代表組成“校務革新會”,擬十二條“章程草案”,其中第四條內(nèi)容:“凡本校一切校務皆由本會議決施行之”。采真召開校務會議通過改“校務革新會”為“校務討論會”,第四條內(nèi)容改為“……由各部討論之”。學生反對,發(fā)表罷課宣言,甚而改“罷課委員會”為“倒葉全權代表會”,全校大部無形停課。漳屬政治監(jiān)察員魯純?nèi)史羁傊笓]何應欽之命到校調(diào)解,無效。采真飛往新加坡見陳嘉庚,學生電告陳嘉庚要求更換校長。嘉庚復電“余深知其道德毅力學問,足以長集美而達我將來之目的”,且答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辈怀窊Q校長,并為平息風波,宣布學校放假。
16年1月,采真回校,3月,學生紛紛電請陳嘉庚續(xù)辦學校,嘉庚復電照辦。開學時,成立“校董辦公室”,由校董統(tǒng)管學校一切機構(gòu)。如:原師范、中學、水產(chǎn)、航海、商業(yè)、農(nóng)林、女中、女小、男小、幼稚園等部改為校,采真任校董,代表校主監(jiān)察各校一切事宜。時廈門安溪公會發(fā)起修建安同公路,成立安溪民辦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推選采真為主持人,向海外邑僑募股。他邀邑人劉舜宗,吳俊夫和工程師陳玉生實地勘測,取道東嶺。17年3月動工,歷時近三年,至19年冬,由同安至北石,長61公里,全線竣工通車。
17年,濟南“五三”慘案發(fā)生,集美學校師生致電南京政府:“……請對日宣戰(zhàn),愿組織義勇隊為后盾!蹦信畬W生志愿加入義勇隊者,計590多人。采真任總隊長,即施行訓練,準備效命疆場,保衛(wèi)國家。
采真不時邀請學者名流到校對學生演講,如請杜威博士講“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哲理,魯迅講“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使學生明確生活哲理,激起革命熱忱。他要求教師做到慈愛、同情、誠實,愛護學生如子弟,以勸告代責罰,形成家庭化的學校生活。又抓好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如各種研究會、業(yè)余訓練隊和同鄉(xiāng)同學會等組織,要求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并進。著名散文作家、畫家孫福熙,到集美學校舉辦畫展和考察后,回上海,在《社會與教育》上發(fā)表文章,稱贊集美學校為“世界最優(yōu)良最富活力的學校”。
19年2月,學校成立“民眾教育委員會”,采真任主席,校里開辦男女民眾學校各一所,村中醒目處懸掛著黑板,派師生施行流動教學,便利村民學習,有時深入到各家各戶,送教上門。5月,同安駐軍以保護交通安全為名,派許卓然、陳延香到集美找采真,要求安同汽車路公司協(xié)助經(jīng)費,商借8000元。采真約許、陳參加在廈召開的公司董事會作決定。27日許卓然在廈門被狙擊身亡,其家屬誣告采真為主謀。6月4日他被廈門思明地方法院拘留審訊。7月5日,思明地方法院應原告要求,移案杭州高等法院審處,由陳嘉庚公司杭州分店保釋在外。其間,曾回校處理校務。不久,政府于天津破獲日本間諜網(wǎng),有臺氓謝龍闊自招認刺殺許卓然,案情始大白。21年12月高等法院宣判葉采真無罪釋放。22年1月返校。而原告倚仗軍人勢力,將再上訴。他恐司法被干涉失靈,23年2月辭職往港,轉(zhuǎn)往廣西,任廣西省政府財政專員,旋往南洋各地,鼓勵華僑回國投資,建設廣西,后任省經(jīng)濟委員會監(jiān)察處主管。抗日軍興,調(diào)任省財政廳主任秘書多年,后轉(zhuǎn)任省稅務局長。日軍南進,陳嘉庚哲嗣陳國慶冒險回國,創(chuàng)辦集美實業(yè)公司。他受聘主持柳州分公司,為集美學校籌措經(jīng)費。27年,轉(zhuǎn)任香港集友銀行董事長。
抗戰(zhàn)勝利后,采真辭職回到廈門,參與修復抗戰(zhàn)期間被毀的安同公路工作,并組織“安溪建設協(xié)會”,號召海外邑僑及在鄉(xiāng)人士投資建設安溪。但只有安同公路修復通車,至于開礦、辦銀行、修建光得水壩和西(坪)龍(涓)公路,皆因力不從心,中途而廢。他為家鄉(xiāng)倡募資金,建彌溪橋、筑崩溪堤岸,并擴建參山小學校舍,落成之日,主持典禮。并寫祝辭“百字經(jīng)”。他與陳嘉庚劫后重逢,共商開拓集美學校經(jīng)費來源。獻策并協(xié)助向校友募足資金,創(chuàng)設集友銀行總行于香港,并在全國各大都市設分行。
35年3月,在福州保釋共產(chǎn)黨員林子力。36年8月,閩中地下黨廈門工委負責人葉振漢,因陳英才在臺灣被捕叛變告發(fā),振漢和工委黨組情勢岌岌可危,采真得知立即轉(zhuǎn)告,振漢脫險,地下黨組亦得安然。
解放后,采真由香港赴滬,任集友銀行上海分行經(jīng)理。1952年9月17日病逝于上海。其妻林金鳳,子美生、保生等扶其骨灰南旋,安置于安溪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