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藝名“生仔笛”,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生于忠門安柄村的農(nóng)民家庭。
人物生平
民國5年(1916)起,文狄先后為莆田“上天仙”、“新傳奇”和“新國民”等戲班排戲,各場演出都得到好評。13年,“歌舞臺”班散伙,他就到其他戲班串戲謀生。
民國16年,文狄應莆田“雙賽樂”班之聘,任該班導演兼演員,隨班赴新加坡、馬來亞等地演出,以演李陵、王魁、梁山伯、頭美王等戲角贏得華僑和外國觀眾的贊許。
民國19年,文狄隨戲班返國,與來莆田授藝的徽劇藝人交流經(jīng)驗,在莆仙戲傳統(tǒng)藝術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劇種的藝術營養(yǎng),豐富了自己的表現(xiàn)技巧和導演技能。從此,凡是他排的戲,尤其是生角一行,演出都獲得成功。
建國后,文狄任莆田實驗劇團導演,同時,也給其他劇團排戲。十年中,排了《瑞蘭走雨》、《朱弁回朝》、《米爛思妻》、《千里送》、《荊釵記》、《百花亭》、《陳三五娘》、《仙姑探病》、《高繼祖》、《姜孟道》、《彥明嫂出路》、《胭脂鋪》和《寶蓮燈》等幾十個優(yōu)秀劇目。
1956年,文狄加入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1957年,任莆田戲曲學校教師兼藝術顧問,并著手編寫《莆仙戲科介》一書。1959年,又邀全縣名老藝人參加該書的撰述,至1961年寫成。全書18萬言,插圖一千五百余幅,福建人民出版社有手抄影印本發(fā)行。梅蘭芳評介說:“記述精詳,尤能說明傳統(tǒng)藝術特點!1964年,他與黃寶珍合演《訪友》,省電影制片廠曾拍攝為戲曲舞臺藝術紀錄片,惜未放映。
文狄在4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為數(shù)十個戲班授藝排戲,培養(yǎng)了二十余對生、旦名角。他的演技秘訣在一個“變”字,就是不硬套程式,要看衫、看臺做戲。
1967年,文狄逝世,終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