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白啟謨與白鴻為同一個人。白鴻,原名啟謨。1953年生,原籍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zhèn)金獅村上湯社,F(xiàn)為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廈門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白鴻簡介:自幼敏而好學、性喜涂抹。在父輩的指導下練習柳楷,弱冠時即名揚閭里。1958年在福建省地方工業(yè)產(chǎn)品陳列館任美工。翌年拜羅丹先生為師。數(shù)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討、研究書法藝術,篆隸行楷,無不涉獵,尤以行、楷書見長,作品剛健清新、端莊有遒麗,富于變化。曾在“廈門雙十中學”“集美大學水產(chǎn)學院”“廈門大學”“廈門工人文化宮”等開班講授書法藝術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培養(yǎng)了一批書法藝術人才。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的大型書展、國際書法展、入選《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集》、《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辭典》等。1996年赴新加坡舉辦個展,并先后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同道交流書藝。作品流傳日、美、東南亞等國及港澳臺地區(qū),頗受華僑歡迎。 在閩南許多建筑、牌匾、碑林等上面,可以看到一位著名書法家的題字,字跡剛健遒勁,融百家之長,這便是白鴻(原名白啟謨)先生的書藝。白鴻現(xiàn)年七旬有六,現(xiàn)為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廈門市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廈門市楹聯(lián)學會顧問、印尼書藝協(xié)會海外榮譽顧問。他有著篤志好學、摯愛書法藝術的別樣人生……
習字
出身于泉州安溪農(nóng)家的白鴻,是頗有家學淵源的。他父親的字寫得很好,一直督促子女練字。在父輩的影響下,敏而好學、記憶力極強的小白鴻就對書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樂于習字,直至癡迷書藝。 由于家境貧困,家里僅有的一本殘缺不全的字帖《柳公權字帖》,便成了小白鴻的摯愛!靶r候為了激勵我練好字,父親常常用哥哥、姐姐的字來同我比較,甚至還許諾每寫一頁字即獎給我一個銅板!庇讜r習字賞帖的情景,白老先生依然歷歷在目。 1946年,白鴻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藍溪中學。遺憾的是,不到一年,他就因家窮被迫輟學了。美麗的就學夢就此畫上了不圓的句號。 這沉重的打擊絲毫沒有動搖少年白鴻繼續(xù)探求學問的堅定決心!霸1947年到1957年的10年間,我每天潛心練字?臻e時,我還四處去借一些古典文學書來讀!笔旰扒谧詫W,為白鴻日后書法藝術的深造提供了豐厚的文化積淀。 這期間,父親的嚴加管教和苦心引導,使少年白鴻的書藝飛速提高。有一次,白鴻父親一個在江聲報社供職的朋友,在白家看到小白鴻的字,當即忍不住嘖嘖稱贊起來,“他驚訝地對我父親說,u2018你應該送啟謨到美術學校去深造,日后必成大器u2019”。長輩的鼓勵讓白鴻第一次看到自己書法藝術上的潛力。從此,他愈加刻苦練字了。 轉(zhuǎn)眼白鴻18歲了,他的書藝也大有精進。一次鄉(xiāng)里因活動需要,新購置了一副籃球架。年少的白鴻遵囑在兩個籃球板上分別寫了“鍛煉身體”、“保衛(wèi)祖國”4個字。其遒勁剛健之筆法令在場眾人驚嘆不已,自此,白鴻的名字在全鄉(xiāng)迅速傳開了。 1957年,白鴻到廈門的后江埭一帶治病。一有閑暇,他就雇上自行車,到各條主要街道觀看各大招牌上的字。當時很多店家的廣告招牌都出自各路書家好手之筆,這些招牌便成了白鴻學書的“活字貼”。長期如饑似渴、不知疲憊地臨學各大商店的招牌,潛移默化地造就了白鴻日后融百家之長的書法風格。 1957年白鴻進入福建省工業(yè)廳經(jīng)理部的地方工業(yè)產(chǎn)品廈門陳列館工作。雖然文憑不高,但他的字卻很受領導賞識。1958年9月,單位布置國慶十周年活動場面,白鴻接到一個重要任務——書寫國慶標語。令白鴻為難的是,這些牌子上原有的標語是廈門著名書法家羅丹所寫,在上面寫新標語,勢必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比較。當時館里很多人都為白鴻捏了把汗。最終,白鴻憑著對書法的超常悟性,巧妙地仿照羅丹寬博厚實、蒼勁古樸的字體寫下了新標語。字一寫完,全場人皆驚嘆跟羅丹寫得非常相像。牌子掛出后,更有不知情者跑去問羅丹“什么時候又去陳列館寫了標語”。得悉詳情的羅丹非常欣賞白鴻的書法水平,欣然允諾收其為徒。在羅丹的指導下,白鴻開始了正規(guī)的書法訓練,逐漸形成富于變化、五體通會的大家風范。 與此同時,白鴻利用工作之余,自修大學中文系的教材,“自讀大學”。憑著出眾的悟性和記性,他學得特別快!耙郧坝袀標準,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生要背300首唐詩宋詞,照這樣,我一年就能大學畢業(yè)了。”白鴻的文化基礎,尤其是扎實的國學素養(yǎng),都是靠自學得來的。
書藝
白鴻愛好頗多,而致力最勤的為書法藝術,對它數(shù)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討、研究。從他學書的軌跡來看,遍學百帖,篆隸楷行草五體無不涉獵而均能通會,尤以行、楷書見長。其作品注重神韻與內(nèi)涵,視覺沖擊力強,字體剛健清新、端莊遒麗,富于變化。福建師范大學教授、福建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朱以撒說過:“我覺得他的功力深厚,從楷書和行草書中,都可以得到印證。” 白鴻的書法具有這么幾個特色: 首先是表現(xiàn)了融合諸家書風的藝術本領。白鴻的楷書,一眼看去是效法唐人顏真卿的,但細讀卻有許多自己的處理方法,如輕重的調(diào)節(jié),濃枯的對比,都不是生搬硬套;他的行草書也應用了不少篆書的筆法、北碑的筆法,摩擦力很強、很澀,在飛動中流露著沉著和凝重。作為一個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書家,白鴻也力求新變,但他又時時防止走偏激、走極端,不與時流共往來。在書壇中人渴求新奇刺激成為審美時尚的潮流里,白鴻既吸收諸家之長處,又不隨波逐流,這使他的書法風格一直處在緩慢漸變階段,相對固定下來。譬如他的行草書,既飛動又沉穩(wěn)、樸素、厚實。飛動是比較容易為之的,而厚實則相對困難。其行草書顯得得益于楷書的功力,使得行草的行筆墨氣淋漓,飛動而不圓滑,故而有情趣、理趣交相輝映之美。 再者是作品中的理性主義精神。白鴻的行草書斂約多于放縱,調(diào)控多于張揚,顯示出創(chuàng)作時的從容、閑雅,控制著線條的起落完整、字形的張合收束?梢哉f,這樣的作品不那么具有視覺沖擊力,不那么奔騰跌宕,但是細細品味,卻發(fā)現(xiàn)韻在其中,力貫全篇。尤其是他把北碑的一些用筆方式融入行草,骨架堅實,走筆深沉,毫分裝飾。 其三,白鴻的作品反映了他個人的審美觀一直都是比較穩(wěn)定的,遵循古風,執(zhí)著于傳統(tǒng),絲毫沒有受到時髦書風的影響。上世紀九十年代始,白先生對于社會上的大展大賽已是視有若無。他的審美專注完全是從自己的精神出發(fā)的。只有書風越具有個人性,也才越能嶄露頭角,為社會和人群認知。應該說,學書半世紀,縱筆萬千字,白鴻先生一直都在朝這方面發(fā)展,注重著個人經(jīng)驗的積累、才能的抒發(fā),力圖有別于他人,有別于故我。
傳播
白鴻做人秉性耿直,實話實說,不阿諛奉承,亦不文過飾非,和他交往,能感受到他的真誠和率意。 傳授書藝培養(yǎng)后學也是白鴻樂意為之的,甚至花費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和時光。他是以真誠和坦率來從事教學活動的,決不敷衍,而是直陳優(yōu)劣,褒貶無礙。能理解他這一片苦心的人,皆認為愛學生就該如此,才有益于后學的長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他年富力強的時期,多次受邀在廈門雙十中學、廈門大學、集美大學水產(chǎn)學院、廈門工人文化宮等,開班講授書法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為廈門市培養(yǎng)了一大批書法藝術人才。當今書壇享有盛名的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朱守道、廈門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李詩斌、漳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柯云翰,以及許多廈門書壇中堅人士,都曾受教于他。 白鴻的作品編入了《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集》等;辭條榮登《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辭典》等典籍。2002年正式出版《白鴻書法選》,收入了近百幅書法作品。 白鴻曾于1996年赴新加坡舉辦個人書法展;2004年5月在印尼雅加達舉辦個展;2007年11月應印尼書藝協(xié)會之邀前往印尼,暢談書法心得,交流書法藝術,并講學;2008年、2009年皆到印尼訪問。還先后到馬來西亞、香港等進行書藝交流、舉辦個人書法展。作品流傳日、美、東南亞、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qū),頗受華僑華人喜愛。 平民書法家白鴻先生,以自己的特長積極投身于各種書法活動。許多的大型書展、書冊、碑林,都可以見到他的佳作;并應請出國訪問、交流、講學、辦展覽,極盡風雅。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庚逾古稀的白鴻老,依舊坐擁書城,筆耕不輟,絲毫沒有減退對書法藝術的摯愛之情。60余載的書法探索,使他對人生也有了與眾不同的感悟。他詼諧地稱“習書”是自己唯一的“正業(yè)”。何嘗不是?白鴻先生一生安貧樂道,以執(zhí)著和率真點燃的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最鐘情的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