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少年時他在家鄉(xiāng)的寺院學習經(jīng)文。為了博采眾學,打下深厚的經(jīng)文基礎,他又遠行到烏魯木齊,在二馬阿訇門下學習。后返回伊寧市在回族大寺張阿訇門下攻讀各種經(jīng)典。1943年在回族大寺張阿訇親自主持下穿衣掛幛。1946年首次被搬請到東梁中寺任依麻木,1958年第二次、1979年第三次搬請到東梁中寺任依麻木,在東梁中寺先后三次開學計15年,跨越年代28年。1983年作為社會知名的愛國宗教人士當選為政協(xié)第六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員會副主席。1984年3月8日,馬學善阿訇因突發(fā)性腦溢血在東梁中寺家中去世,享年75歲。
生平
一
1946年,在東梁中寺阿訇喜炳成(尊稱斯爾阿訇)的請求下,當時在回族大寺穿衣的馬學善被搬請到東梁中寺任依麻木。至此,馬學善開始了自己的阿訇生涯。
馬學善阿訇學識淵博,經(jīng)典知識積累深厚,但他從不以此擺架子,而是平易近人,謙虛平和,保持著樸實的生活作風。當時寺里條件較差,住房簡陋,但馬學善阿訇感到非常滿足:“能有個擋風遮雨的住處就行了!彼讶康木Χ纪度氲浇虒W和引導坊民上。由于他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通俗易懂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以及他的出眾人品,吸引著許多外地的求學者來到東梁中寺拜他為師。在開學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來自全疆各地的大滿拉三十多個,并在他的指導下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1951年10月在他的主持下,給沙吾爾、尤奴斯、爾利三位學成的阿訇舉行了隆重的穿衣儀式,他們三位分別被請到霍城縣、尼勒克、六十二團禮拜寺掛幛,并成為伊犁地區(qū)頂尖的阿訇。
作為一位學識高、受人尊敬的阿訇,坊民們?yōu)榱吮磉_自己的心意,常常給他送來一些禮物。但馬學善阿訇在生活上始終保持著儉樸的作風,總是把這些禮物轉手發(fā)放給那些生活困難的人。
1954年至1958年,馬學善阿訇在尼勒克縣城清真寺開學。在他離開尼勒克時,送行告別的坊民絡繹不絕,并送來牛、羊、雞、鴨、糧油等,他再三婉言謝絕,當無法說服坊民時,便只接受了一箱雞蛋、一箱方塊糖,其余的禮品都一一轉送給當?shù)乩щy群眾。在三十多年當阿訇的生涯中,他沒有為自己置一處房產(chǎn),家里陳設簡單樸素,去世時炕上連一條多余的毯子都沒有,可謂兩袖清風。各族坊民,機關干部和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目睹了這一情景后,都無不為之動容。
二
馬學善阿訇作為一名愛國宗教人士,不僅用精辟、通俗的語言論述古蘭經(jīng)、圣訓和伊斯蘭教義,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教育廣大坊民熱愛祖國,自覺遵守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參與政府不允許的非法宗教活動,并特別告誡坊民要搞好民族團結。他常說:“伊犁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又是邊境地區(qū),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帶頭和各個民族加強團結,這也是保證伊犁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正是在他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東梁中寺坊民不論是回族還是其他信教少數(shù)民族,多年來大家和睦相處,相互關心,形成了一個團結友愛的氛圍,營造出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至今,在東梁街維吾爾族居住區(qū),人們還時常提起多年前發(fā)生的一件令他們難忘的事。
東梁中寺回族坊民熱木扎生前居住在東梁街塔浪奇買里(維吾爾居民區(qū))任街長,為這里群眾服務多年,并為這條街的清真寺坊民及周圍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82年春,熱木扎因病去世了,群眾為失去了一位為他們默默服務多年的街長而悲痛。當時關于熱木扎老人的葬禮提到了議事日程,按照伊犁地區(qū)回民坊上的慣例,熱木扎的葬禮理應在東梁中寺舉行。但是,當時塔浪奇清真寺的維吾爾族坊民認為,熱木扎老人為他們服務多年,又住在塔浪奇清真寺附近,提出熱木扎老人的葬禮在塔浪奇寺舉行應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雙方坊民為此各持已見,互不相讓,爭執(zhí)不休。
眼看就要發(fā)生影響兩個清真寺坊民團結的事情,這時,人們把目光都投向馬學善阿訇,面對這樣的棘手問題,在短時間作出決定是很難的,稍有不慎便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但馬學善阿訇沒有狹隘的看待這件事,而是從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局出發(fā),以愛護兩個坊民的友好和多年來培育的感情為著眼點,他耐心地給本坊坊民和鄉(xiāng)老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給熱木扎老人的親屬講處理好這件事的意義,最終使本坊坊民心服口服。
于是,馬學善阿訇率東梁中寺眾坊民前往塔浪奇維吾爾族清真寺為熱木扎老人舉行了葬禮。事后,這里的維吾爾族群眾無不豎起大拇指,夸贊三段馬阿訇是一位值得尊敬和愛戴的大毛拉。
三
1983年當他當選為州政協(xié)副主席后,更是把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維護各民族間的大團結作為己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比較猖厥的時期,他經(jīng)常教育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必須時刻提高警惕,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決不能上一小撮壞人的當,為維護自治州的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主要成就
在伊犁地區(qū)穆斯林群眾中,馬學善阿訇因其博學和對伊斯蘭教義的深刻理解有著很高的聲望,因此常常有人上門請他解答一些宗教方面的疑難問題。有些事雖不大,但如果解釋不出它會引起矛盾和不利于團結的事發(fā)生。有一次,伊寧縣阿不拉什清真寺阿訇劉其爾找上門求教馬學善阿訇,說他所在的清真寺的坊民就能否吃馬肉的問題,兩種觀點爭論得很厲害,并潛伏著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希望馬學善阿訇能予以幫助解答,以便平息爭論。為此,馬學善阿訇認真仔細地一遍又一遍查閱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論據(jù),并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伊犁地區(qū)的特殊環(huán)境和長期以來不同民族文化風俗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現(xiàn)狀,作出了爭議雙方都能接受的結論和無可爭辯的解釋,圓滿地平息了這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