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樊敬,字守一,號一齋,鄆城南關(guān)人。永樂年間升少卿遂轉(zhuǎn)正卿,后升右通政行軍司馬,永樂二十年升刑部左侍郎。歷事四朝四十余年,明宣德八年告老還鄉(xiāng),在鄆城南關(guān)外(今縣物資局院內(nèi))修雙峰雪霽草堂,吟詠樂唱,歡度晚年。正統(tǒng)八年卒于鄆,享年八十四歲。
傳略
樊敬墓碑有這樣的記述:“(永樂)八年撫真定六師征沙漠,公總督兵餉”。看來,在明初永樂皇帝親征蒙古的戰(zhàn)役中,樊敬參與并起到重要作用。蒙古高原,草原遼闊,明軍遠程征戰(zhàn),糧食給養(yǎng)的保證非常關(guān)鍵。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50萬大軍親征。為了確保軍隊所需要,調(diào)用武剛車3萬輛,運糧20萬石,隨軍隊行動。沿途每10天行程存一批糧,以備回返時食用。明軍大獲全勝的時候,糧食也已用盡,朱棣命令停止進攻,勝利還師。
明崇禎《鄆城縣志》記樊敬:“督餉征安南及沙漠,擒胡誠等累建奇功”。這里,“沙漠”自然是前述永樂北征蒙古,而征安南,則是指明軍南征安南(今越南)?梢韵胂螅粋人在國家兩次大的戰(zhàn)爭中,督運糧餉,確保后勤保障,其作用是非常大的。
明初,安南胡一元推翻陳氏,篡權(quán)自立,國號大虞,并請求宗主國明朝冊封。陳氏舊主之孫陳天平也到明朝請求幫助復(fù)國。明朝派軍隊護送陳天平回國登位,胡一元假裝服從,卻設(shè)伏兵從明軍手中奪殺陳天平。明廷因遭愚弄而震怒,發(fā)八十萬軍遠征安南,經(jīng)過一番激烈較量,取得了重大勝利。在追擊胡一元軍的過程中,明軍主力至木丸江對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或為誠?)以戰(zhàn)船三百艘來戰(zhàn),明軍迎頭痛擊,斬敵首萬級,擒其將校百余人,溺死者無數(shù),江水為赤。接著,明軍在當?shù)匕傩諈f(xié)助下,擒獲胡一元及其子胡澄,檻送京師。明軍消滅了篡位的胡氏政權(quán),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戶三百十二萬。
樊敬墓碑記曰:“(確保)法糧無乏絕,至擒胡誠等以還”。從戰(zhàn)爭的狀況看,擒了胡誠,明軍就取得完全勝利了。依碑文理解,那就是,樊敬督糧于這次戰(zhàn)役的整個過程。
經(jīng)歷
樊敬以行軍司馬之職,鎮(zhèn)守濟寧,沿運河元戎將士皆歸其調(diào)遣。當時運河兩岸的東平湖一帶,蘆葦叢生,人煙稀少,常有土匪出沒其間,鬧得民不聊生。樊敬一到濟寧,就除官吏弊病,招撫地方草野英雄,歸于朝廷。對那些禍國殃民的土豪劣紳、匪徒盜賊予以鎮(zhèn)壓。樊敬聲威大振,遂抉升刑部左侍郎。
樊敬任刑部左侍郎期間,剛直不阿,凡重大案件必親自過問。當時刑部尚書長期告病,主持刑部事宜全先靠左侍郎和右侍郎。他親自出京私訪數(shù)次,糾正冤假錯案,處理受賄官員。當時有一徐州生員周天作,娶一美貌妻子被滁州知府之子葛路搶去做妾,并命地痞告周天作偷去白銀三十兩,還有衣著雜物。為達其陷害之目的,又把包袱扔進周家院內(nèi),隨即領(lǐng)人到周家清查。結(jié)果,葛知州把周天作生員革去,押到南監(jiān),并屈打成招。周天作含冤病死在獄中,周妻被逼身亡。樊敬私訪,通過各方面查清此事,定葛知州縱子行兇罪,革職為民,葛知州之子葛路伏法,人心大快。此事一直流傳至今。
樊敬為官歷四朝四十余年,宣德八年以老退隱,居鄉(xiāng)教子孫,力學務(wù)本,于城南結(jié)雪霽草堂,吟詠詩書,有先憂后樂之氣象,享年八十病故際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