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民國二十七年(1938)春,閩西各縣紅軍游擊隊集中龍巖后田,編為新四軍二支隊,開赴抗日前線。葉逢樟聞訊即赴龍巖找梁國斌,被編入教導隊,后任連隊指導員。同年冬,經梁國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戰(zhàn)斗中英勇頑強,屢立戰(zhàn)功,多次深入淪陷區(qū)偵察。一次,在溧陽衛(wèi)崗與日軍作戰(zhàn),不幸臉部和左腿負傷,留下長長的疤痕。
民國三十年(1941)一月,國民黨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葉逢樟隨部隊經過七天七夜浴血奮戰(zhàn),因受傷被俘,押至上饒集中營。化名葉南,被編在軍官大隊第二中隊,后編入所謂“頑固隊”第三中隊。他參與組織領導獄中斗爭,成立黨的獄中支部,為支部成員。并以不識字為借口,拒不填寫“學員登記表”,經常利用一切機會同獄中軍警特務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同年十月,國民黨強迫他辦自首,他連聲說“不辦!不辦!堅決不辦!”雖遭棍棒毒打,仍堅貞不屈,一次,政治教官“上課”,誣蔑新四軍:“不打日本侵略軍專打u2018友軍u2019”。他憤慨地起來駁斥,指著臉部的傷疤說:“誰說新四軍不打日本侵略軍,我這塊傷疤就是打日本侵略軍的鐵證。你們調集重兵阻擊新四軍北上抗日,又把我們囚禁在這里,難道這是抗日的行為嗎?不打侵略軍專打友軍的不是共產黨,而恰恰是國民黨!
民國三十一年(1942),日軍向浙贛鐵路沿線進犯,逼近上饒,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部向福建撤退,上饒集中營隨之轉移。五月四日葉逢樟等被押至崇安縣赤石鎮(zhèn)。下午,獄中黨支部領導80多名被囚者舉行著名的“赤石暴動”,39名逃出魔掌,其余未能脫險。第三天,(六日)下午,國民黨進行血腥大屠殺,將各隊中所謂的“頑固分子”和參與暴動被抓回的計74人殺害于赤石鎮(zhèn)外虎山廟后茶林中,葉逢樟殉難時僅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