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宋士臺(1893—1953),廣東省花縣(今花都區(qū))赤坭錦山村人,官僚家庭出身,保定軍校第六期及陸軍大學將校班畢業(yè)。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宋士臺參加北伐戰(zhàn)爭,積軍功從排長升至連長、營長、團長;民國19年(1930),宋士臺任葉肇第二師第六團團長時,奉命移師入贛,駐防南康,以其有功,升為第四路軍第六十三軍一五二師四五四旅少將旅長。
生平經(jīng)歷
抗日戰(zhàn)爭初期,宋士臺率該旅駐防海南島,目睹第四路軍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和一六0師在淞滬和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損失慘重,以“國都淪陷,友軍傷亡奇重,國難嚴重,正是軍人報國良機”為由,向總司令余漢謀請纓,到前線殺敵。余漢謀派他任一六0師少將副師長,并令其在該旅抽調一個步兵團補充一六0師。民國27年(1938)春,宋到南昌就任。其時,侵占南京的日本侵略軍,投入5個師團兵力和鄱陽湖淺水艦10多艘,飛機數(shù)十架,企圖侵占南昌,進攻武漢,于7月底8月初攻占九江。宋士臺率一六0師協(xié)同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和六十四軍一五五師、一五六師,在九江之南,沿黃老門至馬回嶺一線阻擊日軍,敵軍難以進展。8月中旬,敵又在星子(廬山東南麓鄱陽湖邊)向東西孤嶺猛攻一六0師正面,宋士臺親臨前線指揮,多次全線出擊,擊退敵軍進攻。9月中旬,日軍再集結主力向廬山中央突破,主攻五老峰、歸宗寺、金輪峰,企圖奪取廬山制高點,向兩翼包抄。宋士臺在漢陽峰指揮這次反擊戰(zhàn)役,用2個團和2個暫編營兵力在金輪峰設伏,以袋形戰(zhàn)術,擊潰敵軍津田一個聯(lián)隊。敵軍連遭反擊,攻占南昌企圖終不得逞。10月上旬,日軍主力又轉移瑞昌、武寧一線,欲向武漢進犯,在萬家?guī)X附近又被向西移動的一五九師追擊。兵團司令薛岳調動幾個師,將敵松浦師團重重包圍,最后日軍調集幾個師團苦戰(zhàn)一周才突破重圍。萬家?guī)X戰(zhàn)役結束,一六0師調回南昌附近。宋士臺因立功升中將師長,六十六軍被譽為“鋼軍”。葉挺將軍曾在賀電稱頌此次南潯戰(zhàn)役“挽洪都于垂危,作漢江之保障,并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民國27年冬,六十六軍奉命回師廣東,擔負鎮(zhèn)守粵北任務。宋士臺師守從化良口、牛背脊主陣地。
民國28年(1939)冬,日軍第五師團在欽州灣龍門港登陸,侵占廣西南寧,進占昆侖關。宋士臺一六0師奉命開赴桂南,協(xié)同一五九師和其他友軍參加收復昆侖關戰(zhàn)斗。一六0師主攻佛子嶺和淥龍嶺之敵。宋士臺指揮所屬中2個團,12月28日經(jīng)1天激烈戰(zhàn)斗,分別占領佛子嶺和淥龍嶺。隨后令攻占淥龍嶺團派,個連伏擊自南寧開來的敵援軍敵兵千余、戰(zhàn)車10余輛,并予以重創(chuàng)。這批敵援軍雖對淥龍嶺陣地多次反撲,均被擊退。接著宋士臺又命第二線機動團派出突擊營,潛入淥龍嶺南端,襲擊敵側面。敵不支,退守八塘、九塘,連續(xù)頑抗。民國29年1月1~4日,宋士臺命令佛子嶺、淥龍嶺的2個團,向八塘、九塘攻擊,最后攻占九塘,策應友軍攻克昆侖關,使敵我成對峙狀態(tài)。后因天氣惡劣及地形關系,機械化部隊無法按計劃增援,而白崇禧所指揮的廣西部隊與廣東部隊又不甚協(xié)調,致昆侖關又陷入敵手,一六0師首遭日軍包圍,幸得一五九師及時救援,才能沖出重圍。此役結束,有關的軍師長被撤職。
宋士臺交卸一六0師長后,調任廣東綏靖公署高參。民國33年,宋士臺調任第七戰(zhàn)區(qū)惠淡守備區(qū)中將指揮官,布防于東江下游,監(jiān)視日本一0四師團,以維護河道航行安全?箲(zhàn)勝利,指揮部撤銷,他仍調任廣東綏靖公署高參。
民國35年(1946),宋士臺在廣州經(jīng)商;1953年,宋士臺被劃為惡霸地主錯殺,終年60歲;1985年,花縣人民法院復查,認定原判不當,在赤坭鎮(zhèn)召開群眾大會,宣布原判屬錯案,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