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喜鄉(xiāng)里文獻,曾出巨資印行文獻多種,保存了大量的天津鄉(xiāng)土文獻。高凌雯在《志余隨筆》中稱其:“天津有藏書之家,無刻書之人,近惟浚宣喜為此。網(wǎng)羅舊籍,日事鉛槧,十余年未嘗有閑。由其先人撰述,推及鄉(xiāng)人著作,已刊行20余種!辈⒕阼b賞。在解放后,曾捐獻了大量的藏書和文物。一生編刻天津地方文獻數(shù)十種,刊刻有《辛亥雜纂》3種、《屏廬叢刻》15種、《許學四種》5卷、《金剛愍忠表忠錄》1卷及《江蘇藝文志》等。擅長書畫,收藏有明代的夏昶墨竹手卷、《夏太常竹石卷》、《夏太常湘江風雨卷》及梅道人墨竹長卷等,后輾轉(zhuǎn)被故宮博物院收藏;編刻有《金氏家集四種》,出版于1920年前后,包括《蕓書閣賸稿》、《善吾廬詩存》、《致遠堂集》、《黃竹山房詩抄》等金氏家族不同時代詩人詩集,后來捐獻給南開大學圖書館。編著有《屏廬文稿》、《戊午吟草》、《天津縣新志》、《天津政俗沿革記》、《天津詩人小集》、《辛酉雜纂》、《屏廬文稿》和《屏廬題畫》等。
善畫墨竹,能以書法會通。撰有屏廬題畫,為其庚午(一九三o)至甲戌(一九三四)題自畫之作。
臺北路2號現(xiàn)在是一幢居民樓,唯有樓門口門牌上的“2號”記憶著曾經(jīng)有一位癡迷讀書、藏書、刻書、印書的老人在那里居住了三十余年。1952年,金鉞從自己住了三十多年的德式小樓里遷居玉川居胡同,他把自己多年珍藏的書籍捐獻給政府。捐獻證書是這樣寫的:
金浚宣先生以其珍藏魏皇甫驎碑一塊,齊乞伏君墓言志二塊,木刻書板四十八箱,天津人士著作八十五冊,捐獻政府,化私為公,殊堪嘉尚,特予褒獎此狀。
——天津市人民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