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1980年就曾擔任過香港著名 收藏家組織“敏求精舍”的第20屆主席,也是成立于1974年的香港東方陶瓷學會的創(chuàng)會會員之一,并在1979-1981年間任會長。
葉義醫(yī)生的收藏涉及比較廣,既有“塊兒頭”偏小的 犀角雕、 瓷器、 竹刻,又有明式家具這樣的大件藏品,同時還包括部分書畫作品。作為香港著名 竹刻 收藏家,葉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搜集有意趣的 竹雕品,大部分是 筆筒和 香筒。而到1978年時,他已頗富收藏,并和時任香港藝術館總館長的 譚志成合作舉辦了一個大型的 竹刻展覽,展出211件竹刻精品。同時,他們合著《 中國竹刻藝術》上下兩冊,先后出版。上冊為展覽圖錄,有多件 竹刻的彩圖,并標明了時代、尺寸、款識、藏者、備注等項;下冊包括了《竹人姓名字號索引》、《竹人傳略》、《文獻記載明代以前的竹器》、《文獻記載明代以后已知者的竹器》、《文獻記載明代以后未知者的竹器》、《竹刻選例》、《參考書目》等七項。這兩冊書至今仍是研究中國 竹刻的權威資料。
1983年秋,當葉義得知著名竹刻 鑒賞家 王世襄將赴英講學時,特意趕到倫敦和王世襄相聚切磋,并積極籌劃在英國舉辦一個竹刻展覽。在此期間,他在蘇富比拍賣行見到一件 吳之番 的 山水人物筆筒,當即不惜巨資買下帶回祖國。
葉義于1984年逝世,大部分 竹刻藏品都按照他的遺愿捐贈給香港藝術館,再加上同為敏求精舍會員的Brian McElney在20世紀90年代捐贈的五十件竹刻藏品,香港藝術館已經(jīng)算得上是所有公立博物館中擁有最精巧、最全面的中國 竹雕藝術品的博物館。
“敏求精舍”強調 收藏家的人品,葉義無疑也是個有愛國心的藏家,曾多次將自己的藏品捐贈給各博物館。葉義逝世后,除了200多件中國 竹刻精品捐給香港藝術博物館,還留下遺囑將其收藏的81件罕見明清 犀角雕刻藝術品捐給北京 故宮博物院。此外,還有7幅廣東名家繪畫捐給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29件中國外銷瓷和東南亞 瓷器捐給 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