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作品
文武才學(xué)
龍膺出生于書香世家。綜觀一生,不僅有詩文傳世,還創(chuàng)作《金門記》、《藍橋記》等戲劇上演;當國家需要,他又策馬疆場,建有武功。
龍膺晚年引退,歸休逃禪,命名他建在柳葉湖畔的亭園為“濦園”,終老于湖光山色之中。
他同明萬歷時期至少五個文學(xué)社團和兩大文學(xué)流派(復(fù)古派與性靈派)有關(guān),同當時文學(xué)巨匠汪道昆、袁宏道兄弟、戲曲家屠隆、藏石家米萬鐘、書畫家陳繼儒等數(shù)有廣泛交往。龍膺亦是晚明重臣楊嗣昌的舅外公(龍膺為楊鶴之舅父),兩家是世交。
戲劇作品
龍膺亦是著名戲劇家,作有《金門記》和《藍橋記》兩部戲曲。
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在其著作《武陵藏珍》中對榮定王與龍膺的關(guān)系作有如下記載:
“明榮國(今常德)榮定王對龍膺關(guān)于音韻的認識備加贊賞:u2018君御深于樂府者哉!君有《藍橋》、《金門》二傳奇,獎義誅貪,表忠建說,屬詞既雅,命意亦工,而尤嚴于音律,惜無德清賞識耳!u2019
可見,榮定王看過《金門記》和《藍橋記》兩劇的演出。龍膺在以后寫的《祭榮定王殿下》就稱王府u2018魚龍角抵,百戲畢呈u2019”。
文獻記載
明代中葉以降,龍氏家族是武陵望族。
龍琰,屬龍膺曾祖輩族人。正德戊辰年(公元1508年)舉進士,授上饒知縣,謹慎、自厲、勤政,口碑很好,征為刑部主事。后因上《恤刑疏》,規(guī)勸朝延寬刑簡政,“上惡其切直”,此時榮王就封常德,以龍琰是武陵人為由,安排他為榮府左長史。善詩文,著有《公余草小樓集》。
龍膺祖父翔宵,受業(yè)于邑居的太常卿楊褫。初名飛宵,王守仁親為改名。正德己卯年(1519)鄉(xiāng)舉,后升南京戶部郎中,出為程番知府,貴陽地方志將他列為名宦:“以禮讓化俗,歸泗城流徙之民,正金石司擅殺之罪,德威茂著”,并且督建黔城“能均勞逸,恤役夫,考滿留任竣城工,民感盛德”。時值朝廷考績,大吏向其索賄,許以高官,他蚩之以鼻,請辭歸。
龍翔宵三子德孚(龍德孚),從進士蔣信受學(xué)。嘉靖戊午年(1558)舉于鄉(xiāng),授衛(wèi)輝司理,以能斷疑案著稱。在寧波任郡丞時,沈一貫為著《清吏傳》,通過考察,認定寧波丞屬天下第一“廉平”。后量移南京戶部員外郎,督淮安板閘搉。晚年事佛,結(jié)精舍于德山,筑元扈石室于城西,建“對湘樓”,著有《對湘樓集》。有子二,長子龍襄,字君超,萬歷壬午舉人,以父病須盡孝而焚牒,絕意仕途,著有《檀園草次》。次子即龍膺。
龍膺進士及第后,授新都推官,“公明平恕,家祝戶誦“,善斷疑案,被譽為“神君”。汪道昆《憫世》云: “無論境內(nèi),即五陵六郡以及三吳,自鄉(xiāng)大夫以及孝廉、文學(xué)以及諸父老;浾b,則言言美矣。人言理(審理)之最,宜莫如新都,新都之最,宜莫如理“。不久升禮部主事,遷國子博士。萬歷二十年,上《諫選宮女疏》惹怒皇帝,閣臣申時行力救方得免于死。龍膺不改前志,在山西按察司僉事任上,又上《請兩臺轉(zhuǎn)題災(zāi)異疏》,不僅如實反映災(zāi)情,還揭露了官吏貪暴、朝政荒疏所造成的人禍。
第一次上疏死罪雖免,卻被謫戍邊。時西番侵擾西寧,龍膺隨田大司馬督軍青海,屢建戰(zhàn)功。田大司馬為龍膺請功,疏云:“龍膺以文士躬授甲胄,與臣并立于矢石桴鼓間。鋒鏑之事乃臣之事,臣所甘心,彼亦何為而涉危蹈險一至于此。非口贊之,而心服之。其在湟中飯酪眠雪,與士卒同甘苦,馳騎沙漠礫櫟間,氣揚揚不憊!饼堚咭蚬洃舨坷芍。后由山西按察司僉事轉(zhuǎn)甘肅參政,持節(jié)張掖、酒泉等地,有暖泉之捷、麻山之捷,先后撻伐,擴地數(shù)千里。后奉詔回京,入為太常寺卿。
龍膺何時回常德休沐待考。舊志說他晚年“逃禪”事佛,其父晚年事佛,結(jié)精舍于德山,母唐氏,通岐黃,亦事佛。龍膺之子禮佛更誠,“茄素十五年,夏不扇,冬不爐,有康節(jié)百源之風”;同時晚明政治腐敗,難有作為。龍膺居鄉(xiāng)仍關(guān)心民生。
晚年寫有《修筑大圍堤碑汜》,記泰昌元年(1620)武陵、龍陽兩地百年一遇之大水。于研究常德災(zāi)情歷史、水文變遷至為重要。是年秋冬,常德府在拯災(zāi)同時,發(fā)動桃源等縣民眾捐資修圍堤一百二十里。堤成,龍膺作記。記后作《云爾詩》一首,歌此善舉。
詩作
《南歸聞雁》
征人家近古瀟湘,楓葉初丹橘柚黃。
憑爾先將歸信寄,莫言風雨隔衡陽。
《濦園曲》
少年場空虛過,撒漫些荀令香,作踐些潘安果。月缺圓,花開落,春去秋來,把好事都錯。
老大蹉跎,白首婆娑,到如今翻做了潦塵土的輪,擺風波的舵,之乎也者,費盡嘍羅,甜酸苦辣,吃說折磨,泥沙霜雪,受盡奔波,才討個黃金帶軃。早已見烏紗帽浣。
被造化小兒笑我。倒不如學(xué)東海逃向北窗臥。飲幾杯彭澤先生酒,聽一曲淪浪漁子歌,早卸卻名韁利鎖,無榮無辱,無災(zāi)無禍,隱水上別尋生活,到頭穩(wěn)妥。
受用些蒲團竹杖,雨笠煙蓑。把那椿兒覷破。恰不道水月空華,電光石火,好不灑脫,做個有發(fā)的頭陀,終日息心枯坐,常念些摩訶般若波羅密多,有甚不可。
相關(guān)人物
公安三袁
龍膺為當時名士。其詩“本之神悟,濟之學(xué)問”,“率爾酬酢,信手生機!迸c公安派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有宿好”(袁宏道語),并結(jié)為詩友,詩歌酬答。萬歷三十二年,龍膺相邀,袁宏道游德山。流連達二月之久。袁宏道有詩《別龍君超兄弟》:
青鞋不破武陵春,歸去西風一面塵。
荷葉山頭聞杜宇,桃花源上別秦人。
深村稻熟泉當戶,疲苑茶香寺作鄰。
可是無花無地主,只緣無計得分身。
龍膺有詩《贈別袁小修》,小修即袁中道詩如下:
君家兄弟武陵游,一屬春初一晚秋。
云樹濃花分意態(tài),洞煙溪雪各凝眸。
移山漫費愚公力,開經(jīng)應(yīng)從謝客謀。
后我置身邱壑里,筆林茶灶木蘭舟。
龍膺還是著名的戲劇家!督痖T記》于萬歷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多次上演于常德。袁宏道的《答君御諸作》一詩就談到此事:
打疊歌鬟與舞裙,九芝堂上氣如云。
無緣得見金門叟,齒落唇杜嬲細君。
榮定王
榮定王朱翊珍一生酷愛戲曲,《湖廣總督志》稱他:“音律刻漏,咸窮厥妙!币虼,龍膺與他情趣相投,二人交往甚密。榮府不僅上演龍膺編寫的戲劇,榮定王還與龍膺就有關(guān)問題進行切磋,《武陵縣志》就記錄了二人就音韻問題展開的討論。龍膺寫有《東邸侍宴》詩,記錄了二人的交往:
幽蘭度曲舞陽阿,樂府新翻子夜歌。
足棒雕竿盤弱黛,指陳瓊桂奏新娥。
定王去世,龍膺寫有《祭榮定王殿下》一文。
楊嗣昌
《嘉慶常德府志》卷九載:“潛水橋,府北十五里,通安鄉(xiāng)大道。邑人熊致建,后圮。楊時芳(楊嗣昌祖父)、龍膺捐資創(chuàng)修,合郡助之。橋西建水月庵,少保楊鶴(楊嗣昌父)為記勒石。”
龍膺《封侍御史楊中行(楊時芳)社長壽序》一文記述:“且曰「然而濦公之于侍御公,肺腑戚也」...因越十五年為甲午(1594),翁攜其子修齡(楊鶴)應(yīng)省試,而修齡獲售于鄉(xiāng)...與諸詞盟結(jié)木奴社,以文酒自娛。已,買舟為吳越游,遍覽東南諸名勝,適不佞方郎潛白門,相與醉于雨花臺下,甚歡也。...至庚戍,阿孫文弱(楊嗣昌)果以弱冠魁南宮...乃修齡篤渭陽甚至,見不佞如見其母(楊鶴之母即龍膺姊)!保ā洱堚呒罚
楊嗣昌死后為亂賊所辱,后遷葬于舅外公龍膺家族祖山——桃源金廠溪,即今楊嗣昌墓所在。
髡殘
龍人儼,龍膺之子,號半庵,又號三三居士。髡殘與弘仁、八大山人、石濤被并稱清初“四大高僧”,開創(chuàng)“金陵畫派“。錢澄之說髡殘為僧無師承,“所以成就之者,龍先生(龍人儼)一人而已。”
歷史故居
當時,在家鄉(xiāng)風光旖旎的柳葉湖畔,龍膺建有三座園林:濦園、勝果園(位于老西門城墻內(nèi)外)及綸嶼(桃花源斜對面之馬溪)。龍膺在西寧任上,亦勤于規(guī)劃改造西寧城區(qū),先后建成清寧堂、醒翁亭、醉歌亭、達亭等,形成西寧一大園林勝地。為今天的旅游勝地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他一生三次遭貶、三次戍邊。其詩文創(chuàng)作,既反映了以柳葉湖、桃花源為中心的優(yōu)美自然風光,又反映了以今天西寧、張掖為中心的雄奇的西域景色。著名文學(xué)家江盈科稱其“書成三黜題孤憤,詩就千篇逼大家”,概括了他的文學(xué)作品極其豐富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以及在當時文壇的影響。
其他相關(guān)
有人提出《紅樓夢》與湖南方言(如堂客、催水、退步等)有關(guān)的見解。參見謝志明《紅樓湘婁文化考》。晴雯即影射楊嗣昌。
有人提出《西游記》在人物對白、詩詞賦偈的韻律、景物指稱的特定用詞和地方俗語中,有較多的湘方言用詞,而且有些詩詞賦偈用湘音誦讀則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