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李格升,1985年畢業(yè)于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yè)于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現(xiàn)為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兼任武漢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工程版)編委,長期從事熱能動力節(jié)能技術、內燃機代用燃料技術等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參加和承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交通部重點項目、湖北省科技項目、武漢市科技項目和企業(yè)委托研究項目20余項。在內燃機代用燃料技術研究和液化氣儲運安全特性研究方面主持完成了九項省部級項目的研究工作,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EI、ISTP收錄5篇,獲得國家專利5項。
主要成就
研究課題
近五年主持參與的研究課題: 1、柴油機摻燒液化石油氣LPG實用技術研究,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 2、柴油公共汽車改裝LPG燃料裝置研制工程,廣州市科委項目 3、液化氣熱響應特性仿真與事故機理分析,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4、液化氣容器爆炸機理研究及數值仿真,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5、液化氣體類危險品運輸安全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研究,交通部重點項目 6、乙醇重整燃料發(fā)動機研究,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 7、乙醇發(fā)動機用等離子體燃料重整器研究,湖北省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8、含水酒精重整富氫燃料發(fā)動機研究,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 9、富氫混合氣低成本制備與應用的基礎研究,國家973前期專項課題
論文及著作
近五年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fā)表的論文及著作: 1、關于內能用和焓用的講授方法探討. 交通高教研究,1997(2) 2、風險投資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激勵機制探析.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3(7) 3、柴油汽車摻燒LPG降低黑煙排放技術(英文).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3(3) 4、城市公交車用柴油機摻燒LPG技術策略.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3(1) 5、液化氣儲運過程事故機理仿真軟件開發(fā).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3(2) 6、大平板第一類邊界條件下非穩(wěn)態(tài)傳熱近似解析解.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2(4) 7、灰預測模型的兩種形式及優(yōu)化模型.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2(6) 8、柴油機摻燒氣體燃料對充氣效率和過量空氣系數的影響.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1(4) 9、制冷裝置能量利用效率探討.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1(12) 10、陶瓷/金屬梯度隔熱涂層的一維非穩(wěn)態(tài)傳熱分析.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8(3) 11、液化氣貯運過程中突發(fā)事故機理研究進展.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8(5) 12、兩段燃燒爐的實驗研究.大眾用電,1997(3) 13、兩段燃燒爐爐內氣流特性實驗研究.動力工程,1996(4) 14、單絲熱線測量兩段燃燒爐內流場的方法.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6(4) 15、水及水蒸汽熱力性質計算通用程序庫.武漢造船,1996(4) 16、鍋爐監(jiān)測數據微機處理程序.大眾用電,1996(5) 17、合理用能的過程綜合技術.節(jié)能技術,1995(4) 18、新型兩段燃燒爐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概況.節(jié)能技術,1991(1) 19、兩段燃燒爐爐膛冷態(tài);囼炑芯.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1990(2)。
研究方向
熱能動力節(jié)能技術
內燃機代用燃料技術
液化氣儲運安全特性
科研情況
參加和承擔完成了國家“973”前期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交通部重點項目、湖北省科技項目、武漢市科技項目和企業(yè)委托研究項目20余項。在內燃機代用燃料技術研究和液化氣儲運安全特性研究方面主持完成了多項省部級項目的研究工作,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30余,獲得國家專利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