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胡潛(公元?-約222年),字公興,魏郡人。三國時期文學(xué)家、禮學(xué)家, 蜀漢官員,官至博士。世人都不知道他為什么會來到益州。
胡潛雖然學(xué)識不夠淵博,但是聰明穎慧,記憶力很強(qiáng),祖宗制度的禮儀,喪紀(jì)五服的數(shù)目,都了如指掌,唾手可得。 建安十九年(214年), 劉備平定蜀地,大肆任用原蜀中人士,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于是胡潛出仕,被 劉備任命為學(xué)士,待為上賓。適時喪亂歷年,學(xué)業(yè)衰廢,于是 劉備收集典籍,淘汰無用的,揀選有益的,胡潛與 許慈、 孟光、 來敏主持掌管舊代典籍。
章武元年(221年), 劉備稱帝,正值百廢待興,一切事物都處于草創(chuàng)階段,每個行動都有很多疑問爭議,于是胡潛與 許慈相互攻伐,誹謗怒爭,形于聲色;書籍無論有的沒的,都互不相借,不時地尋找一些小問題,互相刁難。兩人矜己妒彼,到了這般地步。 劉備憐憫二人才學(xué),在群臣會宴上,就讓倡家假扮成二人都容貌,仿效他們爭訟互罵的場景,喝著酒奏著樂,用來嬉戲。 劉備用盡心力,最初還只是以辭義相難,最終以刀杖相屈,終于使二人情歸于好。
胡潛在 劉備朝時就先去世,官至博士。 許慈后主世稍遷至 大長秋,去世。 蜀漢時 益州缺少士人,所以胡潛與 許慈等并見載述。
歷史記載
《三國志蜀書 許慈傳》:
時又有魏郡胡潛,字公興,不知其所以在益土。潛雖學(xué)不沾洽,然卓犖強(qiáng)識,祖宗制度之儀,喪紀(jì)五服之?dāng)?shù),皆指掌畫地,舉手可采。先主定蜀,承喪亂歷紀(jì),學(xué)業(yè)衰廢,乃鳩合典籍,沙汰眾學(xué),慈、潛并為學(xué)士,與 孟光、 來敏等典掌舊文。值庶事草創(chuàng),動多疑議,慈、潛更相克伐,謗讟忿爭,形於聲色;書籍有無,不相通借,時尋楚撻,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會,使倡家假為二子之容。效其訟鬩之狀,酒酣樂作,以為嬉戲,初以辭義相難,終以刀杖相屈,用感切之。潛先沒,慈后主世稍遷至 大長秋,卒。
孫盛《魏氏春秋》:蜀少人士,故慈、潛等并見載述。
人物評價
從史書記載來看,胡潛其實并不屬于真正的大儒,他學(xué)問并不廣博,只是因為記憶力強(qiáng),能記得別人都漸漸遺忘的祖宗禮制,加上蜀中缺少大儒,所以受到了 劉備的禮遇。這點(diǎn)從他到 益州后一直沒什么名氣也可以看出。之后從他與 許慈的爭斗中可以看出,胡潛也是一個心胸并不狂容之人,他為了一些小事,和許慈爭斗了整整數(shù)年,甚至驚動了皇帝 劉備。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蜀漢的確缺少名副其實的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