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Pcu2032nu2032nya,U (1812~1866)
1866年被控參與王子叛亂事件被害。另一說被救隱居,1875年亡故。他的作品體裁多樣,多取材于佛本生故事;但不限于佛教文學(xué)和宮廷文學(xué),而是對走向沒落的封建王朝及被英國侵占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揭露與譏諷,同情人民疾苦,語言幽默尖刻,深為人民喜愛。
代表作有講道故事詩《六彩牙象王》,詩文間雜書柬《香艾草油》 、《回復(fù)》 ,記事詩《 珍寶河志 》,劇本《賣水郎》 、 《巴杜瑪》 等 。后世稱為緬甸的莎士比亞。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人物履歷
出生于緬甸中部實戾鎮(zhèn)一村長家庭。其父兄妙特瓦在沙耶瓦底王未獲王位以前曾為王之太師。據(jù)說詩人的乳名貌波西(意為擊鼓小兒)就是沙耶瓦底王親授之名。吳邦雅六歲時開始在寺中讀書,八歲時剃度當了沙彌。法號為僧邦雅比達扎,二十歲正式受戒為僧。1837年沙耶瓦底王登基后,因吳邦雅之父已去世,王擬請其還俗,將原許封給其父的實戾、帕坎西鎮(zhèn)賜封給吳邦雅。吳邦雅不愿,仍返回實戾住寺中方丈,后又在王都八莫寺掛褡。
由于女施主經(jīng)常出入廟中,詩人為她們的賦詩、講道、看病,引起當?shù)劓?zhèn)守懷疑,流言蜚語頗多,于是詩人不得不脫掉袈裟,1841年沙耶瓦底王巡幸大光(即今日仰光)。吳邦雅也隨往,在巴罕寺再度出家,后又返回上緬甸,居阿摩羅補羅或?qū)嶌逅轮小?852年敏東王登基,詩人時年四十歲,還俗在王儲加襄親王門下任內(nèi)廷詩人。敏東王非常喜愛他的詩文,遂令御弟加襄親王割愛,召進宮內(nèi)令其任待茶官,御賜“敏拉丁卡耶”勛銜(意為溫文爾雅無以比擬者),并賜育西村食邑。
1866年因被控參與敏貢、敏空岱王子叛亂事件而被害,年僅五十五歲。又有一說,當時他被人暗中營救脫險,后隱居于毛淡棉一帶,1875年才亡故。
個人成就
詩人的右臂是先天性殘廢,左手卻寫得一手好字。他聰慧過人,博讀經(jīng)書,文學(xué)造詣深。所著詩文往往構(gòu)思新穎,用詞優(yōu)美,詼諧幽默,令人有入木三分之感。他寫作經(jīng)常是一氣呵成,著名的《巴杜瑪》劇本便是一夜之間寫成的。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多產(chǎn)作家,體裁也多種多樣。
他先后寫過“茂貢”詩(記事詩)四篇,其中以《珍寶河志》(1862)最為有名,詩歌記載了曼德勒——運河之開鑿。講道故事詩三十篇,多取材于佛本生故事,以講解佛教教義為目的,但也多有寓意。這些作品經(jīng)過作者精心的再創(chuàng)造,比喻生動,描寫細膩,筆調(diào)風(fēng)趣,寓意深刻,深受讀者喜愛。其中代表作首推《六彩牙象王》。象王之妃誤認為象王偏愛他象,妒忌成疾郁郁而死,再世投胎成為一王后。為報前世之仇,撒嬌求國王重金聘獵手捕象王,以便截六彩象牙作自己耳飾。應(yīng)選獵手跋山涉水歷七年七月七日至象王住處,搭毒箭暗射象王。象王中箭后詢獵手為何加害,獵人告以實情。
象王聽后,決定犧牲自己,舍給象牙,并指引道路令其返回。詩人對王后的妒忌,國王的昏庸,獵人的粗野、自私、卑劣,象王的仁慈寬厚作了絕妙的描寫。整個故事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引人入勝,確實是緬甸文學(xué)史上難得的一部杰作。“密達薩”約六十篇,雖然大都系詩人的來往書信,所涉內(nèi)容繁多,但讀起來并不枯燥,且為我們了解作者生活的年代以至作者的思想主張?zhí)峁┝撕芏嗯宰C材料。其中《回復(fù)》、《香艾草油》、《沒有追求女性》數(shù)篇最為突出;文白相間,以詩為主,書寫流暢,感情奔放。所著劇本部數(shù)其說不一,最多說為八部,少則說五部,其中有的取材于佛本生經(jīng)的故事,有的則取材于傳說。但都是他為曉喻世事而作,有所影射,有所隱喻。《巴東瑪》相傳系詩人應(yīng)加襄親王所求而寫。敏東王沉溺女色,宮內(nèi)生活十分糜爛,其中有兩名皇妃淫亂丑聞廣傳宮外。為了進諫國王,寫了此劇。
《賣水郎》則為勸國王勿與加襄親王不和而作,描寫了一個赤貧如洗的賣水人與同命運的賣水女結(jié)成秦晉之好,為了取回藏在城墻縫中的血汗錢——四個銅板,不顧赤日炎炎在荒郊奔走。國王見此情景,召來詢問,賜八個銅板勸其勿再去取,賣水人不愿。國王再加倍賞賜,賣水人仍不愿意。最后國王立他為王儲。賣水人當了王儲還是取回了那四個銅板。一次國王與王儲在御花園游玩,國王枕王儲腿部鼾睡。王儲竟萌篡位惡念,三次想動手弒君,終因良心發(fā)現(xiàn)未曾行動。國王醒后,王儲實言奏明,國王不予追究反決定遜位隱居,王儲參悟決心出家。作者對賣水人的貧困寒酸、貪婪,對國王的慈悲寬容,以及對該劇情節(jié)的安排都做了精心的描寫和構(gòu)思。所以,著名學(xué)者吳佩貌丁在《緬甸文學(xué)史》中曾評價說:“看來《賣水郎》一劇系吳邦雅傾注全部精力寫成的。大家公認此劇是吳邦雅最佳之劇作!贝送,他先后還寫過數(shù)百首其他各種體裁的詩歌。
個人作品
簡介
吳邦雅所著詩文從表現(xiàn)上看多屬佛教文學(xué)或?qū)m廷文學(xué),但仔細剖析,即可發(fā)現(xiàn)在他許多作品中充滿了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社會惡習(xí)、腐敗現(xiàn)象以至對宗教內(nèi)部、宮廷內(nèi)部的黑暗面的無情揭露和鞭笞,甚至還隱約表露了他對當代政治以至對敏東王的不滿。
《賣水郎》
當時,英帝國主義入侵,割去半壁江山,敏東王為首的緬甸王國政府偏安于上緬甸。敏東王又公布了新的稅收制度,很多農(nóng)民為生活所迫逃亡英屬下緬甸。人民生活困苦,詩人親有所聞,所以他的詩文充滿了對貧苦百姓的同情!顿u水郎》一劇就有多處關(guān)于人民貧困生活的描寫。在《化緣租船金》(密達薩)中則有更為深刻的描述:
鱷魚背積灰土,田螺殼內(nèi)無肉。
腰系一層單布,飯食隔日入肚,
每日清水充饑,舉世無比窮苦。
向窮漢們化緣,講遍佛經(jīng)劫數(shù),
即使口干舌斷,倒斃講壇成佛,
一碗雪白大米,亦難真正收獲。
《香艾草油》
雖然吳邦雅本人篤信佛教,但對宗教界存在的惡習(xí)深惡痛絕。例如有一女施主米瑞弟明明送給他一桶煤油卻假說是一桶貴重的香艾草油。在他致函女施主米瑞弟時沒有直接怪罪,也沒有暴躁發(fā)火,而是采用了幽默的手法,予以諷刺。這便是著名的《香艾草油》一詩的由來。詩人寫道:
香艾草油,在世不長。
死后輪回,費人思量。
投胎煤油,初生世上。
吾師不知,亦未提防。
佛陀一尊,心中敬仰。
善心施舍,香油供上,
斜捧油桶,直澆佛像。
可憐吾佛,其味難當,
只好縮頭,無法評講,
緊鎖雙眉,強忍此贓。
當時一些人為佛像貼金也是如此,并非對佛虔誠相敬,而是只圖自己貼金的部位比他人顯著。一位叫做吳兼披的施主在給佛像貼金時,竟將佛像一側(cè)耳朵踩掉。詩人幽默地以佛祖的口氣寫道:
只緣貼金一小張,
踩斷灑家金耳長。
奉勸施主吳兼披,
速還吾耳免惆悵。
對那些不循佛門教規(guī)胡作非為的僧侶,他更是厭惡之極,竟痛罵他們是牛。在一首“雅甘”詩中,大膽地諷刺道:
佛歷未始阿羅漢,
脫身塵世參禪人。
饑腸漉漉餐野果,
袈裟僧衣裹真身。
成串念珠頸間掛,
牛頭系鈴比喻真。
從這幾句詩中我們也可看出吳邦雅機智過人。為了不致被人責(zé)難他攻擊佛教,巧妙地在這首詩中寫上“佛歷未始”幾個字,似乎是講很久以前的事,又好像是講現(xiàn)在的某些僧侶。同樣,他對宮廷黑暗面也寫過不少名句進行影射和諷刺。
《回復(fù)》
詩人看到半壁河山受洋人百般蹂躪,當政者卻只圖安樂,不思中興,國力日趨衰微,處于岌岌可危的地步。詩人在《回復(fù)》(密達薩)中也曾明確地表達了這種憂國憂民的心情:
國事官場,變化無常,
凡此種種,前途渺茫。
吾似天神,慧眼智囊,
人間俗事,盡悉端詳。
世運將終,不再久長。
投生世間,男子兒郎,
追逐官場,無邊奢望。
吾師有意,退避一旁。
他敢于面對社會,用自己的筆站在人民方面戰(zhàn)斗。他雖然是位僧人,后期又當了宮廷詩人,但他的作品并沒有局限在佛教文學(xué)或?qū)m廷文學(xué)范疇之內(nèi),而有廣闊的社會視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當時,他的詩文已經(jīng)很有名聲,與他同期的文人塞耶佩曾寫過這樣的詩句:
真不想再撰寫詩文,痛心萬分。
這個年代里,死去才稱心。
可能他有前世功德陪襯,
只有哥邦雅才能寫出奇文。
舉國驚嘆第一人。
死因之謎
正因為他的文章辛辣尖刻,所以得罪了統(tǒng)治階層,這也是他最后死于非命的真正原因。敏貢、敏空岱王子叛亂,吳邦雅被指責(zé)為兩王子策劃謀叛。敏東王下令大臣吳達歐負責(zé)將其軟禁,后吳達歐將其處死。事實上犯罪證據(jù)并不確鑿。連后來編成的《貢榜王朝大史》中記載的為王子策劃謀叛的名單中也未見吳邦雅之名?梢,他的死是封建統(tǒng)治者對他的加害。
歷史評價
在1900年左右,緬甸文學(xué)界就開始有人稱吳邦雅為緬甸的莎士比亞。認為吳邦雅與莎士比亞有不少共同之點,他們都是劇作家、詩人,而且他們在觀察社會、暴露社會、語言優(yōu)美生動等方面都有著相似之處?梢姡瑓前钛旁诰挼槲膲碛谐绺叩穆曌u。
1963年詩人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吳邦雅列入應(yīng)予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列,F(xiàn)在詩人的名字已逐漸為世界各國人民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