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余鼎三(1886—1947),譜名協(xié)銘,學名憲文,以字行,樂清芙蓉人。早歲肄業(yè)樂清中學堂,后入南京陸軍武備學堂、保定軍官學校騎兵科,畢業(yè)后,任見習官、排長等職。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活動。武昌起義后回浙,1912年1月,任浙江都督府參謀處一科代科長。6月,任陸軍第五軍司令部少校參謀。8月,重回保定軍官學校復學(此時已改北京陸軍大學),和李濟深同窗友好。次年11月畢業(yè)回浙,歷任陸軍第一師騎兵團附、代理團長、團長、旅長、師參謀長。1921年2月加陸軍少將銜。1925年10月為驅奉第二軍二支隊司令官,12月任國民革命軍十九軍二師師長。1926年,奉命進駐寧波,阻擊福建周蔭人部入浙,以兩團兵力對付八九萬之眾,終于失敗,只身赴閩,企圖依靠十七軍軍長曹萬順(中共黨員)重整旗鼓。1927年2月,代理十九軍軍長,不久該軍改為暫編國民革命軍十五師,后又改為第六軍十九師,均任師長。7月,調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任參事。因不滿蔣介石鏟除異己勢力,辭職歸里。曾在家鄉(xiāng)芙蓉創(chuàng)辦施藥局,建西塍大石橋。其后隱居杭州。 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等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鼎三密托張梅谷往見李濟深、張香池,表示支持。李將十九路軍擴充為五軍,宣布反蔣抗日,任命鼎三為獨立第一軍軍長,梅谷為獨立一軍一師師長兼溫屬軍政府特派員,要求鼎三速招士兵組建部隊,經費由上海轉撥。但蔣介石抽調20萬大軍入閩進攻,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歷時兩月即告失敗。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鼎三已年過半百,激于民族義憤,主動向南京國民政府請纓殺敵,旋任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部中將參議。曾多次保釋被國民黨政府拘押的共產黨員和抗日愛國青年。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xié)定》,開始進攻中原解放區(qū),鼎三再次退隱,定居杭州。和老友李濟深等常有書信來往,李曾赴杭探望,邀往香港籌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因病未行。次年11月病卒,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