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薩瑯 字用讓, 閩縣人。性至孝,家貧,用勞養(yǎng)母,鄉(xiāng)人稱之。母病,日夜禱北辰,愿以身代。母絕而復蘇:“神人告我,以子孝加壽三十四矣。”母疾良已,三年乃卒,計三十四月也,樒骄雍昧x,嘗游后園,得金珠首飾一囊,乃里中人官捕之逃急而偶遺者,悉歸焉。買地掘白金盈缶,還其故主:“恐君家舊物!逼淙嗽阜职胍灾x,卻不受。觀風使者屢欲薦之,固辭不起,后子琦官至 侍郎。
評價
見《閩書》
薩瑯系出西域,父仲禮元時為行省 檢校,即家焉。七歲檢校歿,母沙氏齒指自誓,誨育甚篤,其后家益落,瑯采薪拾穗以養(yǎng)母,身饑寒而母恒飽暖,鄉(xiāng)人孝之。鄉(xiāng)值旱若火,輒曰,請薩孝子來,皆有應驗。母病禱北辰愿代,母絕復蘇,曰:神告我而子至孝,加壽三十四。母愈,三年乃卒,計三十四月也。一日行廢圃中,得金珠首飾一囊,訪之數(shù)日,乃知里中家當籍沒,其女急擲寄鄰舍,誤落圃中者,悉歸之。馬某家被火,賣地于瑯,掘得白金一罌,遂還之,馬愿分半以謝,曰,君方被災,何忍受此。子琦見 縉紳。
見《稽古類編》
元薩瑯,閩人。七歲而孤,母沙氏守節(jié)不貳,瑯采薪拾穗以養(yǎng),鄉(xiāng)人以孝子稱之。時旱,父老祈于神弗應,或曰薩孝子有至行,必能致之,使之禱,果雨。又繼有火災,讓之,火隨熄。母嘗遘疾,服藥弗效,瑯夜露禱北辰,愿以身代,時母不粒食,七日忽蘇曰,適有人語我曰,爾有孝子,壽三十四,自是疾成風庳,瑯夫婦日夜扶掖不離側。比母歿,果符三十四月之數(shù)。
見《竹窗雜錄》
國初薩 處士瑯,一日于廢圃中拾一布囊,所貯盡金珠 首飾,訪之數(shù)日,知為里中唐氏女物,悉歸之。蓋女往所親家,適其家當籍沒,女倉卒擲寄鄰舍,誤落圃中。有馬某家被火,處士購其屋地,鋤得白金一缶,以還馬,馬中分遺之,處士堅卻不受。曰,人方值災,吾何忍受此乎?后子琦官至侍郎,人以為盛德之報。 (又見《榕陰新檢》)
見《福建通志》
薩瑯字用謙,其先西域人,徙居北平,父仲禮仕元為福建行省檢校,因家 閩縣,樕俟,母沙氏齒指自誓,誨育甚篤。其后家益落,瑯采薪拾穗以養(yǎng)母,睱輒從舅氏學。母疾,瑯晝夜侍 湯藥,及疾劇,夜禱北辰祈以身代,時母不飲食已七日,忽甦,言曰:適人告我爾有孝子,加爾壽三十四。疾少間而成痹,臥起皆瑯與其妻躬扶護,中裙腧器皆躬涴滌。母卒距甦時實三十四月云,樉訂拾,終身語及親,悲不自勝。郡縣欲舉孝行及奏求旌表者,皆力辭之。里中唐氏女往所親家,適其家當籍沒,女倉猝以布囊貯金珠首飾擲寄鄰舍,誤落瑯廢圃中,瑯得之,訪數(shù)日,知為唐氏物也,悉還之。馬某家被火,賣地于瑯,掘得 白金一罌,馬愿分半以謝,瑯曰:君方被災,何忍受此。邑中旱,耆老禱弗應,瑯齋戒赴禱,遂雨。他日里中火,勢方盛,眾無如何,瑯及眾叩首吁天,火遽息。藩臬聞瑯名欲致之一見,深自避匿,子琦自有傳。
見《閩侯縣志》
薩瑯字用謙,家貧勤勞養(yǎng)母,母病禱北辰應以身代,母絕而復甦,曰:神人告我以子益壽三十四矣,三年乃卒,計三十四月也。當?shù)媒鹬橐荒遥死锶藶楣俨短蛹倍z者,瑯悉歸之。買地掘白金還其故主,其人分半以謝,卻不受。部使者欲薦之,辭不起。子琦官 侍郎。
見《西湖志》
明孝子薩瑯墓在大夢山,楊士奇撰 墓表。其父元福建行 中書省 檢校薩仲禮(名守仁),墓在 大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