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19年隨父母來中國 奉天省 臨江縣(今 吉林省臨江市) 紅土崖村,全家以租種土地為生。1929年經中共滿洲省委 樸元赫 介紹,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受組織派遣先后到青岡、慶城、鐵驪等地,進行革命活動。在稻田公司 屯秘密成立革命促進會。同年5月成立中共慶城特支、共青團特支部,弓日均擔任團小組長。1932年,在中共慶城特支組織領導下,于安邦河沿岸發(fā)動百余名稻田農民反征兵和抗捐稅活動。1933年2月因叛徒告密,慶城特支遭破壞。為避開日偽的搜捕,舉家遷至慶安(今 黑龍江省慶安縣)平安鄉(xiāng)民族村,以務農為業(yè),等待時機。1945年12月,經中共慶安縣工委副書記 楊子榮介紹,弓日均參加革命,194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進行土改期間,先后任區(qū)公安助理、區(qū)委書記、縣社主任等職。1950年任省民政廳民族科長。1952年調任中共鐵驪縣委代理書記、書記。1956年9月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8年上級決定在 鐵力建立鋼鐵廠,他被任命為 松花江地區(qū)鐵力鋼鐵聯(lián)合指揮部副總指揮。他的艱苦樸素、勤勤懇懇的作風,深為全縣干部群眾敬佩,群眾稱贊他為“活著的焦裕祿”。1966年4月調任中共綏化地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拔幕蟾锩逼陂g,被打成“走資派”進行批斗,并關進監(jiān)獄。由于長達3年的折磨,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于1970年7月2日含冤故去。終年57歲。1978年12月25日,中共鐵力縣委主持召開追悼大會,全縣人民沉痛悼念黨的好干部、全縣人民的好書記——弓日均。
人物生平
弓日均,朝鮮族,生于1913年2月,原籍朝鮮平安南道價川郡。 1919年在朝鮮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和富豪的壓榨,隨父母來中國奉天省臨江縣(今吉林省臨江市)紅土崖村,全家以租種土地為生。 幼時入本地私立小學讀書,因家貧輟學。1927年遷入黑龍江省蘭西縣劉小村。在夜校學習期間,接觸思想進步教師和同學,在他們的啟發(fā)影響下,懂得一些革命道理。1929年經中共滿洲省委樸元赫介紹, 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受組織 派遣先后到青岡、慶城、鐵驪等地,進行革命活動。在稻田公司屯秘密成立革命促進會。同年5月成立中共慶城特支、共青團特支部,弓日均擔任團小組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經常做抗日宣傳工作,團結工農大眾,同日本帝國主義、地主、資本家作斗爭,表現(xiàn)非常勇敢。1932年,在中共慶城特支組織領導下,于安邦河沿岸發(fā)動百余名稻田農民反征兵和抗捐稅活動。1933年2月因叛徒告密,慶城特支遭破壞。為避開日偽的搜捕,舉家遷至慶安(今黑龍江省慶安縣)平安鄉(xiāng)民族村,以務農為業(yè),等待時機。 1945年12月,經中共慶安縣工委副書記楊子榮介紹,弓日均參加革命,194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進行土改期間,先后任區(qū)公安助理、區(qū)委書記、縣社主任等職。1950年任省民政廳民族科長。1952年調任中共鐵驪縣委代理書記、書記。在鐵驪工作期間,帶領縣委領導班子,積極發(fā)動群眾,走合作化道路,為改變鐵驪生產面貌,提出“水田綜合治理”意見。1955年在年豐鄉(xiāng)靠山屯、李大房子屯,組織農民開荒種水田105坰,特別是旱田改水田,糧食產量、經濟效益提高顯著。發(fā)動農民擴大耕地面積、興修水利。在長山興建水庫時,同社員一起挑土、背土垈子,水庫建成后使縣內水資源得到利用,全縣水田由2.4萬畝發(fā)展到4萬畝,農民得到較好的收成。 1956年9月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8年上級決定在鐵力建立鋼鐵廠,他被任命為松花江地區(qū)鐵力鋼鐵聯(lián)合指揮部副總指揮。他同工程技術人員一起,深入鐵力林區(qū),風餐露宿,經過數(shù)月踏察,終于找到二股、朗鄉(xiāng)兩個礦體,給鋼鐵冶煉提供了條件。為了“七一”按時出鐵,他一手抓在二股、朗鄉(xiāng)開發(fā)礦石;一手抓6.5小高爐興建。同工人一起,邊勞動、邊研究、邊指導。在小高爐建成進行試驗時,因土塵氣爆炸,他被擊倒在地,經過搶救蘇醒后,繼續(xù)同大家研究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在他的帶動與指揮下,小高爐在“七一”出了第一爐鐵,為鋼鐵生產提供了經驗。 弓日均身為縣委書記,辦公室內陳設簡陋,一張掉漆寫字臺,一把舊木椅子,一個偽滿留下來的破沙發(fā)。下鄉(xiāng)是徒步走,自已背行李,帶著個舊水杯,一身普通的穿戴。春天一把鐵鍬,夏天一把鋤頭,秋天一把鐮刀,冬天一張爬犁。到基層去,和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不認識他的都以為他是農民。家中6口人,多年住著兩間草房,房管部門特地給蓋了三間磚瓦宅舍,自已不去住,讓給住房緊張的干部。 1963年夏天,一個干部找弓日均要求解決夫妻兩地生活的問題,他責成有關部門從速給解決了。這人買了鮮魚登門酬謝,他婉言謝絕,耐心說服,使之高興地提著魚回去了。綏化縣親屬家孩子未考取大學,來鐵力求他幫忙找工作,經他勸解滿意地回去自謀職業(yè)。 在聽到中共中央發(fā)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號召后,1964年,弓日均動員自已的孩子弓錫泉帶頭到農村去插隊落戶。 由于長期勞累,弓日均的腎炎、肺病越來越重,但從未休息,一直堅持工作。他長年深入群眾,工作在基層,全縣鄉(xiāng)鄉(xiāng)村村戶戶幾乎都有他的足跡?h直機關干部說:“縣委弓書記看不見!编l(xiāng)村群眾說:“我們不少見。”他的艱苦樸素、勤勤懇懇的作風,深為全縣干部群眾敬佩,群眾稱贊他為“活著的焦裕祿”。 1966年4月調任中共綏化地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拔幕蟾锩逼陂g,被打成“走資派”進行批斗,并關進監(jiān)獄。由于長達3年的折磨,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于1970年7月2日含冤故去。終年57歲。 1978年12月25日,中共鐵力縣委主持召開追悼大會,全縣人民沉痛悼念黨的好干部、全縣人民的好書記——弓日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