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天地會和香花宗的創(chuàng)始人。
人物生平
少年離鄉(xiāng)外出學佛,文武兼修,交游廣博。明崇禎四年(1631年)法號道宗,創(chuàng)建并住持平和縣龍湫巖。崇禎八年(1635年),易號為無智,改建五都興教寺舊址為初來寺。崇禎十二年(1639年),易法號達宗,掛錫金門太文巖,獲交于名士盧若驥。崇禎末年,見政治風云突變,乃返回九甲,與堂兄張禮(耍)、鄉(xiāng)友郭義、蔡祿等18人結拜聚義,創(chuàng)立“以萬為姓集團”,改稱萬云龍,因結盟時排行第五,故稱萬五和尚,同時在九甲草創(chuàng)長林寺,定法號道宗,自稱“長林寺開山僧”。后“以萬為姓集團”日益壯大,竟聚眾數(shù)千,并曾于清順治五年(1648年)與南明浙江巡撫盧若騰聯(lián)軍攻漳浦清營。順治七年(1650年),萬禮率眾參加鄭成功抗清隊伍。道宗隨營,參贊軍機之余,積極支持駐地新建或修建佛寺。順治十年(1653年)回九甲拓建長林寺,“藩府"(延平王鄭成功)“拓其基”,鄭部將領黃廷、黃山、張進、甘輝、萬禮、洪旭等捐資助緣。道宗精佛通儒,諸將領皆尊重之,鄭成功更引為方外密友。順治十二年(1655年)萬禮部駐廈門時,鄭成功住處萬石巖戒備森嚴,而道宗卻被鄭特邀居住于萬石巖讀書處附近之碧蓮寺,道宗命名并題刻住所為“閑樂居”,可見其受器重程度。
道宗雖寄身緇流而心懷天下,念念不忘其集團結義初衷,自忖出身客家山區(qū),非鄭成功嫡系,時刻警惕危機。遂暗中物色人才,發(fā)展天地會秘密成員。順治十六年(1659年)夏,萬禮隨鄭成功攻打南京陣亡,起初入祀廈門忠臣廟。第二年鄭成功聽信讒言,撤去萬禮牌位。道宗悲憤交迸,乃返回詔安興建萬公祖祠,以奉祀萬禮和其他陣亡弟兄。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在臺灣傳令萬義、萬祿率部離銅山赴臺。道宗秘密偵悉殺機,當機立斷,策劃兩人率部叛鄭降清。萬義、萬祿后被清廷調任廣西、河南總兵官。道宗被授江西督糧道,辭不赴任,而回詔安奉佛?滴跏(1674年)“三藩”叛清,萬祿暗中響應,被清廷慘殺于河南,誅連甚眾。萬義在廣西與鄭經接上關系,形勢危急。萬祿余眾回鄉(xiāng)哭訴,請求報仇。道宗一向視結義情高于一切,見盟友大都慘死于清兵刀下,國恨家仇齊集清廷,但又勢孤力薄,無力公開對抗,只好擴大秘密隊伍,決意世世代代與清廷為敵。遂于是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在官陂高溪廟聚集殘余部眾和佛教門徒,歃血盟誓,正式建立天地會秘密組織。此時,道宗已與鄭部恢復聯(lián)系。康熙十四年(1675年)鄭經部與清兵鏖戰(zhàn)于潮州,尸橫遍野。五月,道宗以僧侶身份往戰(zhàn)場收埋尸體3000具。此后,道宗坐鎮(zhèn)四都鳳山報國寺,以住持僧身份為掩護,指揮上抵福州、江西、浙江、江蘇,下達兩廣、云南、貴州的天地會秘密網絡。復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前后,在佛教門徒內創(chuàng)建香花僧宗派。香花宗僧人既是禪宗的僧侶,又是天地會的另一派傳人。
康熙四十年(1701年)冬季,天地會和香花宗的創(chuàng)始人、一代高僧道宗和尚圓寂,終年89歲。道宗善詩文、工書法。東山縣銅陵鎮(zhèn)九仙頂和詔安縣官陂鎮(zhèn)長林寺、高隱寺一帶,還可見到他的題刻,傳抄本《香花僧秘典》內則保存著他的不少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