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劉鴻訓(xùn)
性別:男
出生年月:1565
國籍:中國
時代:清
籍貫:不詳
民族:漢族
身份:進士
生平
1620年(明泰昌元年),出使朝鮮,回國時遼陽被清軍占領(lǐng),朝鮮為其建造二艘洋艦,讓他繞道回京。途中曾收容難民同行。后被任為右中允,又改任左諭德。1626年(明天啟六年)擔任少蔭事官,忤魏忠賢專權(quán),被貶職為民。1628年(明崇禎元年),奉旨還朝,官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并參預(yù)處理國家大事。此時,魏忠賢雖貶,但其黨羽尚在,每逢有提出新建議者,常遭其攻擊,大臣多不敢言。劉鴻訓(xùn)則力主正義,痛斥魏黨楊維垣、李恒茂、楊所修、田景新等人互相勾結(jié)狼狽為奸的行為。后遭奸佞陷害,被貶往代州守衛(wèi)邊防。1634年(明崇禎七年)五月,劉鴻訓(xùn)在邊防營地去世。著有《四素山房集》、《皇華集》、《玉海纂困學(xué)紀聞鈔》等。
劉姓起源
1.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堯(伊祁放勛)之后,受封于劉(今河北省唐縣),建立祁姓劉國,后裔因以為氏。裔孫劉累,能馴化龍,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賜為御龍氏。此為祁姓之劉。史稱劉氏正宗。
2.出自祁姓士氏,西周初,武王崩,成王立(公元前1021年),周公輔政,唐國國君(劉累后裔)協(xié)同殷國武庚一起作亂,被周公誅.把唐國國君改封到杜原(今陜西西安市南杜陵)建杜國,最后一任國君杜伯周宣王時無罪被殺,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晉國,隰叔子杜蒍在晉國任士師之職,后以官職為氏,稱士氏。其孫晉國大夫士會因國內(nèi)動亂出奔到秦國,士會后來又回到國內(nèi),但有兒子留在秦國,留在秦國的后裔恢復(fù)劉姓。
3.出自姬姓。其源頭有二:一說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劉邑(今河南偃師西南劉聚,相傳為劉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為氏,形成姬姓之劉。另說是:東周時期,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兒子到劉邑建立劉國,號稱劉康公。其后代亦以國為氏,是為姬姓劉的又一起源。這兩支姬姓劉氏后代均無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