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埃里克利德爾(Eric Henry Liddell,1902-1945)
蘇格蘭運動員,橄欖球手,傳教士。
利德爾是19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00米冠軍。以利德爾參加巴黎奧運會的前后經(jīng)過為背景,以那一代人的進取精神,以及利德爾的信仰執(zhí)著等為閃光點的電影火戰(zhàn)車(Chariots of Fire)獲得了1981年奧斯卡獎。
利德爾出生在中國天津,六歲回到英國。18歲時利德爾已小有名氣,被認為是跑的最快的蘇格蘭人。
學生時代的利德爾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曾被選為學生福音聯(lián)盟的代表。1921年,19歲的利德爾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并以學生身份參加1924年法國巴黎奧運會并奪冠。
這場奧運之旅帶有傳奇色彩。已然趕赴巴黎的利德爾聞訊100米比賽(他最擅長的)被調(diào)整在周日(基督教安息日)舉行,因而拒絕參賽。
在臨時決定參加的400米比賽中,利德爾出人意料地擊敗美國選手而奪冠。利德爾的名字立刻傳開—寧愿放棄奧運金牌也要信守約定的強大基督信徒。
1924年奧運會后不久,利德爾從愛丁堡大學畢業(yè)。
1925年起,利德爾與在中國傳教的家人會合,開始了持續(xù)終生(1925-1945)的中國傳教之旅。
1941年,中國國內(nèi)形勢嚴峻,利德爾妻子和孩子遷往加拿大,而利德爾則選擇仍然留在中國,在一個鄉(xiāng)村傳教所接濟窮人。
1943年,利德爾被日軍拘禁在山東濰坊拘禁營。在那里,利德爾成了被拘禁者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講授圣經(jīng)課,傳授給孩子們科學知識,組織大家參與各種活動。
1945年2月21日,距離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5個月,利德爾因腦瘤以及工作過度,死在山東濰坊拘禁營。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中國政府披露,當年由丘吉爾施壓,日本和英國進行過戰(zhàn)俘交換。利德爾選擇放棄離開拘禁營,而將交換的機會留給了一個孕婦。
如今,愛丁堡大學每四年會舉行一次游行集會來紀念利德爾。
2016年4月5日,《文明》雜志推出"1896-2016奧運英雄榜"?,埃里克·利德爾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