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jīng)歷
1950年考入安徽藝術(shù)專科學校戲劇科,從表演入手受過嚴格的訓練。1958年梅蘭芳來安徽演出,期間看到了她主演的黃梅戲《打焦贊》,對她飾演的楊排風一角頗為贊賞,后來還親自指導她化妝,教她挑花線的動作,這一切讓這位年輕演員永遠銘刻心田。進入黃梅劇團后,她扮演過花旦、刀馬旦、彩旦、老旦、娃娃生等行當?shù)谋姸嘟巧,尤其是在給嚴鳳英、王少舫等藝術(shù)家當配角的過程中,耳濡目染,獲益匪淺。
1980年,孫懷仁進入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進修。在那里,她系統(tǒng)地學習世界各流派的戲曲理論,經(jīng)常自編、自導、自演,同學之間互相學習的勁頭也十足。一年后回劇團后就排赴港演出節(jié)目,第二年排《龍女》,挑演員時就發(fā)現(xiàn)馬蘭個條、形象、扮相出眾,最終定下由馬蘭演龍女,后來又接著排演了《風塵女畫家》和《無事生非》。這三部戲人稱“馬蘭三部曲”,其實這也是孫懷仁的三部曲。因為是學表演出身,孫懷仁在導演時最知道演員需要什么,現(xiàn)在不少話劇導演來導戲劇,他們的長處是善做人物分析,但對于戲劇演員怎樣出場、怎樣表演很難有幫助,尤其對塑造人物能力較差的年輕演員來說更難有幫助。相比之下,孫懷仁導演卻善于幫助演員選擇恰當?shù)谋硌菔侄蝸硭茉烊宋,所以她既是演員的鏡子,又是演員的知心朋友。
退休之后了,她仍然思考著黃梅戲藝術(shù)的明天,她說黃梅戲要發(fā)展就要時刻不忘觀眾,要讓觀眾走得進劇場,坐得下來,喜歡得上。黃梅戲創(chuàng)新是應該的,但不能走得太遠,本身精華的東西不能丟。在黃梅戲的發(fā)展坐標上,孫懷仁導演處在承上啟下的位置,先是跟嚴鳳英、王少舫學戲,后來給馬蘭、吳亞玲們導戲,又為小梅花排演。
作品榮譽
導演大型黃梅戲《龍女情》、《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與蔣維國合作)、《天仙配》(湖北省黃梅劇團演出)、《柯老二入黨》(獲省“五個一工程”獎)、《紅樓夢》(任副導演)、《梁山伯與祝英臺》、《紅絲錯》等十余出。
改編和導演了小戲《游春》、《戲牡丹》、《喜榮歸》、《挑女婿》、《花園扎槍》及廣播劇《春城飛花》、《花家村傳奇》、《貴妃恩怨》和大型晚會《時白林聲樂作品音樂會》等。
曾獲得過安徽省首屆、三屆、五屆藝術(shù)節(jié)導演獎,第二屆文華導演獎,安徽省政府頒發(fā)的貢獻獎銀質(zhì)獎章,1987年和1992年兩次受到安徽省政府的“行政晉升一級工資”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