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世系
公子高——公孫癸受——高敬仲(高傒)——高莊子(高虎)——高傾子——高宣子(高固)——高無咎——高弱——高厚——高止——高豎——高武子(高偃)——高昭子(高張)——高無丕
歷代高子簡介
高傒,姜姓,高氏,名傒,字仲,謚敬,齊國上卿,天子二守。齊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孫子,曾是正卿,為百姓所愛戴,與公子小白友善。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等殺齊襄公自立,不久高傒宴請連稱和管至父,調(diào)開連管之后,齊國大夫雍廩入宮殺公孫無知。高傒迎立公子小白回來繼位,是為齊桓公。其后高傒又與管仲糾合諸侯結(jié)盟有功;腹鼈菀酝醺缸譃槭,以功賜盧邑(今山東長清縣),世為上卿,成為高氏的始祖。
高莊子,姜姓,高氏,名虎,齊國上卿高傒的兒子。中國春秋時(shí)期齊國的大夫。他的兒子是高傾子,孫子是高固!稏|周列國志》中,高莊子與國懿仲在齊桓公死后,參與誅除公子無虧、豎刁,擁立齊孝公。
高傾子,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孫子、高莊子高虎的兒子。中國春秋時(shí)期齊國的大夫。他的兒子是高宣子高固。
高固,中國春秋時(shí)期齊國的大夫,高莊子的孫子。前604年,魯宣公到齊國訪問,高固讓齊惠公留住魯宣公,使魯宣公答應(yīng)把叔姬嫁給他。秋天,高固到魯國迎叔姬。前595年冬,桓子晏弱會見魯國公孫歸父,事后告訴宣子高固,說公孫歸父在魯國算計(jì)別人,也被人算計(jì),很快就要逃亡外國了。前594年秋天,魯國仲孫蔑和高固相會于無婁。前592年,齊頃公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與晉國會盟。到了斂孟,高固逃回國,其他人被晉國扣留。前589年,齊晉鞍之戰(zhàn)時(shí),高固攻入晉師,拿石頭來投晉國人,擒住晉人乘上自己的戰(zhàn)車,在車上系桑樹根,在齊營巡行,說:“想要勇氣的來買我富余的勇氣!
高偃,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玄孫,高傾子之孫,一說即高酀。中國春秋時(shí)期齊國的大夫。前540年,燕惠公欲除去諸大夫而立寵姬宋,燕國大夫共誅姬宋,惠公逃奔齊國。四年后(前536年),齊國派高偃到晉國,請求共同伐燕,送惠公回國。于是晉平公和齊國一起討伐燕國,把燕惠公送回了燕國。
高張,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后代、齊大夫高偃的兒子,中國春秋時(shí)期齊國的大夫。前513年春,魯昭公從晉國干侯回到魯國鄆城,齊景公派遣高張來問候魯昭公,稱魯昭公為主君。子家懿伯認(rèn)為這是國君對大夫的稱謂,齊景公已鄙視魯昭公,魯昭公自取其辱,魯昭公返回到干侯。前510年冬,高張代表齊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宋國仲幾、衛(wèi)國世叔申、鄭國國參、曹、莒、薛、杞、小邾等國大夫?yàn)橛诔侵苤嵌鴷。?02年夏,高張、國夏率軍討伐魯國西面邊境,晉國由士鞅、趙鞅、荀寅率軍援救魯國。前490年,齊景公臨終前,吩咐高張與國夏,輔立小兒子公子荼為國君,逐群公子,遷至東萊。景公死后,高張與國夏共立荼為國君,是為晏孺子。但是田乞想立景公的另一個(gè)兒子公子陽生為國君。于是,他表面上與兩位上卿關(guān)系融洽,暗地里從恿大夫們及早謀反,大夫們畏懼高、國兩家,所以都聽從田乞。于是,田乞與鮑牧率兵進(jìn)宮叛亂,攻打高、國兩家。高張?zhí)油,與國夏一起營救晏孺子。孺子的軍隊(duì)很快被打敗,田乞乘勝追擊國夏,國夏逃亡到莒國。軍隊(duì)返回,殺掉高張(《左傳》只說高張?zhí)油鲷攪。與此同時(shí),田乞等人擁立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
相關(guān)事跡
《國語·齊語》載,“管子于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其中“士鄉(xiāng)十五,公帥五鄉(xiāng)焉,國子帥五鄉(xiāng)焉,高子帥五鄉(xiāng)焉”,桓公與高傒、國子各率五鄉(xiāng)。齊國又在十五士鄉(xiāng)的基礎(chǔ)上組建軍隊(duì),每五鄉(xiāng)組成一軍,共建立三軍,桓公率中軍,高、國各率左、右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高子之鼓!薄皣印⒏咦油硕捺l(xiāng)”,他們既是士鄉(xiāng)的最高行政長官,同時(shí)又是僅次于桓公的最高軍事統(tǒng)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