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吳相甫,諱相,字相甫,851-913年。唐懿宗朝進士,唐僖宗乾符年間任虔州(今贛州)刺史。赴任路上及任期中,適逢黃巢起義,雖積極參與抗擊起義軍,然得罪上司,再加上當時的社會動蕩,于是辭官隱居,安家于吉水折桂鄉(xiāng)之蟾溪(今吉水縣新和鄉(xiāng))。后嗣裔孫遍及江西各地,遷徙湖南、四川、廣西、貴州和福建等地,多尊相甫公為一世脈祖。相甫公為吳氏泰伯仲雍68世孫,季札50世孫。
相甫公原籍江南蘇州吳縣,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851)三月十五日未時生。唐懿宗咸通十年己丑(869年),以經(jīng)學(xué)科第,授秘書省正字(官職,正九品下)。乾符三年丙申(876年)用薦授虔州刺史(正四品上)。政聲循良廉明,時黃巢構(gòu)亂,道阻不行,謂妻子曰:“君子見幾而作,詎肯希榮戀寵,甘負不潔之名”。
于是率家屬從舟順流深入吉水折桂鄉(xiāng)之蟾溪(今吉水縣新和鄉(xiāng))居焉。后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七月十三日戌時歿,葬本里水東寒婆寨黃牛退梔形未山丑向。雖歷經(jīng)1100多年,墓地仍然保持完整,墓碑曾因時事原因遭到破壞。每年清明時節(jié),吉水、永豐、泰和、興國等地后嗣裔孫都會前往祭掃。祖廟建于吉水新和鄉(xiāng)新嶺村。
配宋氏,吳縣御史大夫宋昭德公女。唐大中十三年(859)已卯八月初一辰時生,后周唐順二年(952)壬子七月初六戌時歿。葬感源磜(qì)上嘯天龍形兼子午向(墓今仍在)。次配夏氏,唐咸通十三年(872)壬辰十一月十二日子時生,后晉天福七年(942)壬寅六月十九日卯時歿,葬猴經(jīng)蜘蛛墜網(wǎng)形,后遷禪田庵前丁山癸向。
四子:簡、端(遷本鄉(xiāng)職林后遷永豐衢富)、常(任池州刺史后遷蟾嶺)、守(遷本鄉(xiāng)潭村)。
《刺史吳翁相甫先生傳》(作者:唐 翰林學(xué)士右拾遺 樂朋龜)
刺史公吳公,諱相,字相甫,蘇州吳縣人也。少有穎悟,善應(yīng)對。年十四(864),適館驛使吳德應(yīng),以內(nèi)監(jiān)擅權(quán)巡行,天下勢薄人主。德應(yīng)頗知書,好張大門閥,常以季札后裔驕人。按姑蘇,訪吳城,拜泰伯、仲雍之墓,祀季子祠。問吳氏后裔。(旁人)具曰:吳氏今有奇童子,能道其先世。德應(yīng)大喜,遂造其廬問之。公見,惟長揖不拜,德應(yīng)為之動顏,執(zhí)其手曰:汝聰特如此,能為我言宗牒乎?公乃厲聲曰:使君谫劣(淺薄低劣)人也,何復(fù)問宗。德應(yīng)深慚,屈出,終不敢加害。富春尉公聞,尤大器之。時學(xué)人多習(xí)老莊,進士皮日休上疏請孟子學(xué)科,公試牒,斥老莊尊孟子,知貢舉者(主持進士考試的大臣)錄之,登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進士,三十人榜首,授秘書正字。
乾符三年(876),用薦授虔州刺史。赴官中道,會王仙芝陷洪州,黃巢兵雄據(jù)徐州。促行,曰:瘡痍之民,甚于焚溺,救拯其可緩乎?家人阻,利害勸之弗行,(公)不許,曰:思難棄官非忠也,逗留待斃非牧也。疾驅(qū)而至,赴江西招討使曹全晸①,曰:愿聽約束。至虔,見百度俱廢,一掃而新之,招亡輯叛,復(fù)本業(yè)。居一年,虔民少寧。
巡行屬邑,夜夢神女相告:決所欲為事。夢覺,詢之曰:是邑有何神乎?以金精對。于是祀金精山靈英之神。有詩曰:壁立金精鎖翠峰,靈英神力此山通;念伊原是同宗子,攜酒操豚吊仲冬。
(乾符)六年(879),承招討使傳檄令,合兵屯荊擊賊,令虔兵自郴桂路入。公遣驍勇數(shù)百人,命所親一人率之,且令報賊進止。山南山西總制節(jié)度使劉巨容②縱賊不滅,以為富貴之資。公聞之,乃上書激曹全晸,歷數(shù)巨容罪。曹深惡其不遜,欲排之。值高駢兵待分道擊賊,(賊)趨廣南道,出虔支邑。曹遂構(gòu)(羅織罪名對人陷害)公緩討,承制(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削官,且令討賊。僚屬懼罪,皆亡去,百姓苦曹征求無已,公度不能禁,讬故解印東歸,入吉水萬山間招募兵壯,會吉民游離,忠義隱跡。公仰天嘆曰:志與勢違,可為酸鼻。遂止蟾溪,家焉。
及鄭畋(鳳翔節(jié)度使)傳檄天下(中和元年,881),合兵討賊,公猶有志戎行。探江淮路絕,中止。
(中和)三年(883)癸卯,李克用等追擊,大破之。尚讓(黃巢部將)率眾降。賊奔瑕丘(今山東兗州),其(指黃巢)甥林言,斬賊兄弟妻子首以降。公喜曰:是賊至此滅盡,復(fù)何恨也!
上傳位梁王(梁王指朱溫,朱全忠,907),退居濟陰。公大哭,語家人曰:吾家屢世食祿,亡國不能死難,何面目見世人乎!遂以憂疾,寢食不安者二十有余年。嘗謂:嗣是有食祿于朝者,自當盡忠報主,勿效我今日有志未遂也!
公寓吉州吉水蟾溪,享年六十有三(851-913)。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二月十五未生,后梁乾化三年癸酉七月十三戌歿,葬水東寒婆寨黃牛退梔形未山丑向。
宜人宋氏,吳縣御史大夫昭德公女。大中十三年(859)已卯八月初一辰生,后周廣順二年(952)壬子七月初六戌歿,享年九十有四,葬感源磜上嘯天龍形癸丁兼子午向。次室夏氏,唐咸通十三年(872)壬辰十一月十二子生,后晉天福七年(942)壬寅六月十九卯歿,葬猴經(jīng)蜘蛛墜網(wǎng)形,后遷禪田庵前丁山癸向。
予特書其官,憫其志,次序其事,而為之立傳焉。
(摘自江西永豐縣陶唐鄉(xiāng)《中沙吳氏十修族譜》,文中標點及括號內(nèi)文字均為相甫公36世孫吳祥學(xué)標注)
【人物背景:①曹全晸:819-880。878年,天平軍節(jié)度使張裼病死,牙將崔君裕作亂,自稱留后,自知州事,曹全晸從淄州出兵將其殺死,平定了叛亂,當時黃巢起義軍正在攻略州縣,朝廷命曹全晸為江西招討使,讓其率兵南下討伐。879年,黃巢大軍號稱五十萬進攻襄陽,曹全晸與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劉巨容合兵在荊門抗擊,大敗黃巢起義軍,死傷無數(shù),與大將尚讓收余眾渡江東走。曹全晸率軍渡江追擊,劉巨容養(yǎng)寇不進,而朝廷突然下令以泰寧都將段彥謨代為招討使,曹全晸大怒,停止了追擊。880年,朝廷升曹全晸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東面副都統(tǒng),黃巢渡江后,兵勢復(fù)振,轉(zhuǎn)戰(zhàn)饒、信、宣、歙、杭等十五州,曹全晸命長子曹翊領(lǐng)兵追擊,但陷入黃巢埋伏的包圍圈中,曹翊力戰(zhàn)陣亡。不久,曹全晸亦力盡而死。②劉巨容:生于826年三月,879年十月以行軍司馬遷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治所襄陽。時與江西招討使曹全晸重創(chuàng)黃巢于襄陽,功遷檢校禮部尚書。黃巢攻陷長安,時宰相傳檄天下,其合諸道兵馬討之,被授以南面行營招討使,兼天下兵馬先鋒開道供軍糧料使、檢校司空,封彭城縣侯。889年十二月被朝廷處死,遭滅族之罪!
《吳氏祖相甫公墓志銘》
考之原籍,乃蘇州吳縣人也。唐懿宗咸通十年,以經(jīng)學(xué)甲第,蓋己丑歲也。官任虔州太守,廉而明,人稱循良。因黃巢構(gòu)亂,道阻不通,遂棄官,率家屬歸。舟至吉水,謂妻子曰:君子見幾而作,詎肯希榮戀寵,以負不潔之名?遂溯源,深入折桂鄉(xiāng)三十四都蟾溪,潛居焉。元配宋氏,次配夏氏,先賢載之甚詳,今不復(fù)贅。
銘曰:維贛州之太守,亦人世所罕儔。鐘南方之靈秀,誕降生于蘇州,應(yīng)試而甲第耀美,為政而循良著休。憶黃巢之構(gòu)亂,實公棄官之由,自謂不肯希榮而戀寵,因攜家屬以登舟,閱關(guān)山之迢遞,歸吉水以優(yōu)游。釋簪笏而娛野鶴,閑紗帽而對水鷗。蟾溪為聚族之所,折桂乃發(fā)跡之丘。維令嗣之濟濟,思祖德之悠悠。蓋本大而枝自茂,因源遠而不竭其流。公之德,國史所不能悉載;公之美,以家譜而盡收。夫廉明著聲在,后昆自能傳信;而其見幾以作,學(xué)士亦樂得而詳求。今后嗣云興于一旦,故宗功百世而長留。以良弓之裔,而思深紹箕;以良冶之裔,而念切紹裘。
余謁宗祠于銀山之下,知吾族與君家世好,逑緣姻誼,以彰祖德。墓志因而重修。
(清乾隆年間重修墓志,請 九江教授 張蒲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