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yè)經(jīng)歷
1906年,羅季則考入長沙明德中學。時為晚清時期,革命風潮盛起。明德學校常有黃興等革命黨人來宣傳新思想,革命氛圍很濃。求學期間,羅與同鄉(xiāng)禹之謨相交甚好,由其介紹加入同盟會,多次參加學潮運動,并在禹的帶領下,冒險與學友們一道將陳天華的遺體強行安葬在清政府定為禁地的岳麓山。
主要貢獻
1907年春,羅季則東渡日本,進入日本私立法政大學,后因病回國。1911年,武昌起義后,同盟會在長沙籌集經(jīng)費,羅將當年田租谷700余石全部捐獻。1916年,羅再赴日本,入東京私立中央大學政經(jīng)科學習。時值日本與袁世凱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激起了留日學生的極力反對。羅被留日學生選為代表,多次參加各校學生代表聯(lián)席會,策劃反對條約的學潮運動。在一次學生代表會議中,羅與其他代表全部被日本警察逮捕,激起三千多名留學生罷學回國。1918年羅被日本當局驅逐回國后,赴上海參加留日學生救國團任團附。
1919年秋,羅季則赴法國勤工儉學,入巴黎大學法學院攻讀研究生,其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學說和蘇聯(lián)革命方面書籍。后因留法學生生活困難,其作為代表回國,呼吁政府關心學生,進行經(jīng)濟救濟;貒螅_將自家占地80余畝的住宅,半捐半兌給陶龕學校作為校舍,學校后來贈予他“廉義可風”匾額。
1923年,羅在長沙、上海等地從事翻譯工作,并任教于湖南省立政法學堂。1926年北伐戰(zhàn)爭時期,羅由郭沫若介紹加入革命軍總政治部擔任宣傳工作。同年冬羅在武昌加入國民黨,追隨鄧演達,積極宣傳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7年,長沙發(fā)生馬日事變,羅的學生共產黨員陳一誠,被國民黨懸賞緝拿,逃至漢口,羅季則親自接陳至寓所,并贈送路費,助陳脫險。
1930年,鄧演達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農工黨前身),羅季則秘密加入該組織。鄧被刺后,羅與該會主要成員章伯鈞等過從甚密,曾在經(jīng)濟上予以資助。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羅在漢口、上海與人創(chuàng)辦《救國日報》和《孤軍》雜志,撰寫文章,宣傳抗日。詩人易君左在《救國十子歌》一詩中贊嘆羅:“季則清癯貌欲仙,悲歌慷慨萬人前。飲至一擔亦怡然,呼號奔走難安眠!
1943年,羅季則時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鄉(xiāng)人陳明參加革命活動被捕,由縣解押省監(jiān),在羅積極參與下獲得營救。1946年春,羅任南京大學先修班(預科)班主任,當局要他出面鎮(zhèn)壓學潮,羅憤而解職回鄉(xiāng)。1947年,羅以個人名義參加競選“國大”代表,被蔣介石拒絕,羅當即登報聲明脫離國民黨,并揭露了國民黨炮制“國大”丑劇的黑幕。
1949年,羅季則參加程潛、陳明仁發(fā)起的湖南和平起義,在湘鄉(xiāng)策反了一個警察中隊加入中共領導的地下組織湘中一支隊。1951年,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55年后,連續(xù)被特邀為長沙市第一、二、三屆政協(xi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