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董廷欽,字仲恭,號海門,閩縣瑯岐鄉(xiāng)(今福州市馬尾區(qū)瑯岐鎮(zhèn)下岐村)人。明萬歷七年(1579年)舉人,授江西省金溪(今撫州縣)教諭,代理金溪、樂安、東鄉(xiāng)諸縣事,后升任南京國子博士,極力為太學生姜某人辨冤,因此得罪勛臣,調(diào)為欽州(今廣西自治區(qū)欽縣)知州,建平南浮橋,繁榮商業(yè);招集流亡,發(fā)展生產(chǎn);創(chuàng)辦社學,初一、十五日還親自到社學講課,學風為之一變。
介紹
欽州與交趾國(越南)交界,地勢險要。廷欽備戰(zhàn)艦,募壯丁,厲兵增壘,守住要沖,外人不敢來犯。唯有大盜林茂的黨人在海上橫行,并進迫欽州,但見欽州有備,并懾于廷欽聲名,只得退去,不敢妄為。又,澌澶的土官趙良臣,為一件小事舉旗反叛。廷欽誠加招撫,并呈請恢復(fù)他的官職,讓他有署理四峒長官的權(quán)力,于是化干戈為玉帛。以后趙良臣還為保衛(wèi)欽州立了許多的功勞。
廷欽在欽州政績卓著,遂升韶州(今廣東曲江縣)同知。欽州百姓在分茅嶺建祠紀念。
廷欽到韶州,認真整肅治安,令每鄉(xiāng)成立一個堡,每堡駐一千人兵,巡邏守望,使盜賊無存身之地。此外,韶州設(shè)“廠”(宦官專權(quán)的特務(wù)機構(gòu)),向商人收稅,且高于國家稅收的10倍。廷欽呈請取消,減輕商人的負擔。不久廷欽調(diào)肇慶府(今廣東高要縣)理事。肇慶有大盜在海上橫行,官軍往捕,屢不能獲。廷欽別出心裁,招募善泅兵勇,伏水中,持大鑿,沉盜船,殺其首領(lǐng),又俘獲200余人,于是肇慶安定。廷欽升肇慶知府,后補為思明(今福建廈門市)同知,又歷任潯州府(今廣西桂閏縣)和岳州(今湖南岳陽縣)通判,再升靖江王長史,以后告老返鄉(xiāng),月余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