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兵備副使湯斌重修,并建亭堂8間。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97年),督郵使者程兆麟立石于墓前,上書“關(guān)西夫子楊公墓”。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固原提督楊遇春在此又立石雕,建“四知坊”。相傳楊震在任時有人夜里給他行賄送禮,說:“這誰也不知道,你收下無妨”。楊震說:“怎么會沒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為不知?”所以后來人又稱他為“四知先生”。1959年,陜西省考古隊(duì)對楊震墓進(jìn)行了挖掘,出土文物有陶磨坊、羊圈、望樓、孔雀燈等,F(xiàn)遺址已被渭水沖毀。
東漢大臣楊震生平
楊震(?一公元124年),字伯起,東漢大臣,弘農(nóng)郡華陰(今華陰市)人。早年家貧,以耕種養(yǎng)母。他刻苦勤學(xué),拜桓郁為師習(xí)讀《歐陽尚書》,深入研究經(jīng)學(xué)典籍,成為東漢中期有名的學(xué)者,被時人稱為“關(guān)西夫子”。
公元100前后,他五十歲左右,始在州郡為小吏。時鄧太后臨朝執(zhí)政,大將軍鄧騭掌權(quán),聞知楊震才高學(xué)富,召為從事,舉茂才。后歷任荊州刺史、蓬萊太守、涿郡(今河北涿縣)太守。漢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被召入朝,歷任太仆、太常卿、司徒。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升任太尉。任司徒、太尉期間,憎惡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豐等人敗壞朝綱,曾數(shù)次上書劾奏,皇帝不納其言。后遭樊豐等人誣諂,于公元以年罷官歸家,途中對門人說:“我居高官不能除奸佞狡猾之臣,禁驕奢淫逸之亂,有何面目再見日月?我死之后,以雜木為棺,布衣覆軀,不歸祖冢,不設(shè)祭祠!睔w家飲鴆而卒,終年70余歲。順帝劉保即位,察知其冤,下詔為他復(fù)官昭雪,錄子為郎,以禮改葬于華陰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