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嘉長公主(?—?)劉姬,東漢人,漢明帝劉莊女,母不詳。漢明帝永平二年(59年)封獲嘉長公主。長公主下
-
魯昔(?—217年),東漢末年末年太原烏桓王。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取漢中后回師長安,讓魯昔率軍屯池陽,
-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女兒劉綬,被封為酈邑公主,嫁給了她的表兄陰豐。陰豐的家世顯赫無比,乃是劉秀妻陰麗華
-
羌渠單于(袁宏《后漢紀》作羌深),為於夫羅、呼廚泉的父親,左部帥劉豹的祖父,南匈奴單于之一。
-
孝元皇后郭氏(?—1613年),順天人。明光宗朱常洛第一任妻子,后追封為皇后。 于萬歷二十九年被冊為太子
-
秦嘉,字士會,男,隴西(治今甘肅 臨洮)人。東漢 詩人;傅蹠r,為郡吏,歲終為郡上計簿使赴洛陽,被任為
-
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
-
崔烈(?-192)字威考,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末大臣,政論家崔寔從兄。官至城門校尉。初平三年
-
薛漢字公子,東漢淮陽(今屬河南)人。光武帝建武初年(25),職任博士,曾受詔校定圖讖,當世善說《韓
-
周毖(?-189)字仲遠,武威(治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年大臣。
-
伊籍,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字機伯,兗州山陽人。年少時便依附于同鄉(xiāng)劉表。劉備落難到荊州時,伊籍時常拜訪,
-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郡茂陵縣(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漢光武帝
-
劉縯(公元前16年─公元23年),字伯升,南陽蔡陽人,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之后,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兄長。
-
鮑信(?-192年)字允誠,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東漢末年濟北相,討伐董卓的諸路人馬之一。鮑信受何
-
梁妠(106年—150年),安定烏氏(今甘肅平?jīng)鑫鞅保┤,大將軍梁商之女[1]?,漢順帝劉保的皇后。梁妠少時聰
-
馬防,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次子。防字江平,永平十二年,與弟光俱為黃門侍郎。肅宗即位,拜防中郎將,稍馬防遷
-
張梁(?-184),(袁宏《后漢紀》作張良)鉅鹿(治今河北平鄉(xiāng))人,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首領之一,張角的弟
-
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 汝陽(今河南 商水西南)人,袁紹之弟,東漢末年割據(jù)群雄之一。初為虎
-
東漢時期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叔,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曹操一
-
劉致(?~1335至1338間)元代散曲作家。字時中,號逋齋。石州寧鄉(xiāng)(今山西中陽)人。父劉彥文,仕為郴州錄
-
向長(?-?),河內(nèi)朝歌人。西漢、新朝、東漢交替之際隱士,為漢朝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之一。后用為不以家事
-
張順,男,東漢末至三國時期曹操部下將軍,從征張魯被圍困,后被曹操部徐晃解圍。《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
吳漢(?—44年),字子顏,漢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云臺二十八將第二
-
陳蕃(?-168年),字仲舉。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北)人。東漢時期名臣,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少年
-
秦彭(?~88年),字伯平。東漢官員,曾拜騎都尉,助耿秉北征匈奴。任山陽太守時,重教化,除舊弊,興農(nóng)事
-
秦女休,燕王妻,因為宗族報仇,手刃仇人于市而為人敬仰。
-
卞玉,字子珪(《司隸校尉楊淮碑》)。東漢末年犍為郡人,生卒年不詳。其傳世代表作是《楊淮表記》,這是漢
-
張楊,字稚叔,云中(治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漢末群雄之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他奉大將軍何進之命回并州
-
田圣(?—167年?)東漢桓帝劉志妃嬪之一。當時皇后竇妙無寵,桓帝所寵唯采女田圣等。永康元年(167年
-
字叔輔,北海劇人。順帝時,仕州郡,遷涿令。質(zhì)帝初,三公舉文武才,拜九江都尉,進中郎將,拜左馮翊。胡廣
-
衛(wèi)固(?-206)東漢末官吏。字仲堅,河東(治今山西夏縣西北)人。初為河東郡掾。建安十年(205),并州刺
-
《華陽國志》卷十中·廣漢士女·王佑傳 平仲淑道,殆乎庶幾! ⊥跤,字平仲,郪人也。少與雒高士
-
何太后,(?--189),又稱為“何皇后”。南陽宛人,性情強忌,是何進、何苗的妹妹。因被選入宮而發(fā)跡
-
柳毅,遼東人,漢末公孫度的親信將領,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后在公孫度與曹魏交戰(zhàn)的時候被張遼打敗。
-
(約前6年~約66),字叔元,沛國蕭(今安徽蕭縣)人。約自漢哀帝建平初年,至后漢明帝永平中年間在世。初
-
漢末諸侯韓馥帳下治中從事 劉惠,字子惠。冀州中山郡人。漢末諸侯韓馥帳下治中從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
《三國志》中,東漢末年軍閥張濟之妻,張繡之嬸,未言其姓名。 《三國演義》里姓鄒,常稱作鄒氏,或鄒夫人
-
子松為射聲校尉、都鄉(xiāng)侯。【吳錄曰:松善與人交,輕財好施。鎮(zhèn)巴丘,數(shù)咨陸遜以得失。嘗有小過,遜面責松,
-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第三個張苞,與張飛之子張苞和督郵張苞不是同一個人,乃李傕部將。
-
張禹(?—113)字伯達,趙國襄國人。生性忠厚節(jié)儉,為官也有清廉公正的口碑。對于囚犯的罪狀案卷,多數(shù)察
-
劉嘉(?-39年),字孝孫,南陽郡舂陵縣。劉嘉是劉秀的族兄,從小被劉秀的父親收養(yǎng),參加了劉秀兄弟組織的
-
東漢末人。荊州刺史劉表部下。表死后,表之子劉琮降曹操。他曾建議出奇兵擊退曹操,琮不納。
-
古箏演奏家楊始德先生,生于1941年。廣東大埔縣百侯鎮(zhèn)人,現(xiàn)居廣東梅州市。1962年畢業(yè)于廣東星海音樂學院(
-
呂公(后漢書中作呂介),原名呂曠,出生于荊州,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部下將領,武將。據(jù)《后漢書·劉表傳》
-
劉輔,東漢第一代沛王,沛國郡劉氏的開基始祖,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二皇子。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郭
-
劉章(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76年),西漢初年宗室,漢高祖劉邦的孫子,齊悼惠王劉肥的次子。呂后稱制期間被
-
漢豫章太守。父雋,漢大司農(nóng)。皓有父風,亦有才行。初,豫章太守周術病卒,劉表上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治
-
劉荊:東漢光武帝劉秀第九子。
-
張超(?-195),表字不詳,據(jù)嘉靖版《三國志通俗演義》字孟高(另有說法認為他字景明,事實上張景明并不是
-
謝弼,字輔宣。今莘縣朝城鎮(zhèn)人。謝弼以中正方直著稱,為當?shù)厮浦。靈帝建寧二年(169),朝廷頒詔舉有道
-
劉元(?——22),漢光武帝劉秀的姐姐,父親是南頓君劉欽,母親是樊嫻都。劉元早年嫁給鄧晨為妻,不幸的是
-
張純,東漢末年人物,曾為中山相。靈帝光和中,逃入遼西烏丸丘力居部中,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彌天安定王
-
黃瓊(86-164),字世英。東漢名臣。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北)人。尚書令黃香子。初以父任除太子舍人,不就。
-
丁斐,生卒年不詳,字文侯,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人物,曹操的部下。初,斐隨太祖,太祖以斐鄉(xiāng)
-
邴原,東漢末官吏。字根矩,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人。家貧、早孤。初為北海相孔融所舉。曹操為司空
-
一、歷史上的人物:虞妃,生卒年不詳,漢順帝劉保妃子,其子是漢沖帝劉炳。性情柔和,在后宮安然度日;傅
-
王垕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不見于正史記載。身份是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曹操攻打袁術時軍糧不足,讓
-
蒯良,字子柔,南郡中廬人。歸劉表。蒯良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業(yè),被劉表譽為“雍季之論”
-
耿舒,生卒年不詳,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北)人,耿況之子,耿弇之弟,東漢將領。隨父兄歸順劉秀之后
-
荀淑(公元83年—公元149年)字季和,東漢潁川潁陰人(今河南許昌)人。漢桓帝時人物,以品行高潔著稱。他
-
木鹿大王,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八納洞主,孟獲盟友。擅魔法,能改變天氣,控制動物并指揮它們
-
董荼那,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南蠻王孟獲屬下大將,第二洞元帥,與阿會喃等人一起擔任孟獲的援軍
-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八月,黃巾卜已部被皇甫嵩在東郡蒼亭大破,生擒,卜已部被屠殺七千多人。
-
裴元紹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籍貫河南輝縣西平羅,原黃巾軍之武將,黃巾起義失敗之后,與周倉一同率
-
費耀,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曾與張既、夏侯儒平定張進在酒泉的叛亂,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費曜等拒之。諸葛亮
-
闕宣,男,東漢末期人物,下邳人。初平四年(193年),聚眾數(shù)千人,自稱天子。
-
李通(?-42年),字次元,南陽宛縣人,東漢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家族世代以經(jīng)商著名,父親李守,
-
宋果字仲乙(或仲文),扶風人也。性輕悍,憙與人殷仇,為郡縣所疾。林宗乃訓之義方,懼以禍敗。果感悔,叩
-
戴憑,東漢大臣,經(jīng)學家。字次仲,汝南平輿(今屬河南)人。16歲時,郡守舉為明經(jīng),經(jīng)召為試博士,拜郎中。
-
漢征北將軍。初為白波帥,建安元年,董卓余黨李傕、郭汜交兵,后悔令天子東,乃來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董
-
高覽,東漢末年人物,袁紹部下勇將。官渡之戰(zhàn)中,烏巢受襲。郭圖建議攻擊曹營而不去救烏巢。高覽、張郃被派
-
曹大家(gū),即班昭(約49——約120),東漢史學家,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人。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
-
劉辯(176年-190年3月6日)東漢第十三位皇帝,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
-
王匡(2世紀?-190年代?),字公節(jié),中國東漢末年的地方軍閥。兗州泰山郡(位于當今中國山東省泰安市東北
-
字仲子,東漢大臣,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少溫順,事王莽。赤眉入長安時以佯死得免。光武即位,拜為
-
邊章,涼州金城人,漢末涼州軍閥之一,本名邊允,因造反被漢朝通緝,遂改名為邊章,官至新安令。 早年與同
-
馬鐵(?-212年),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人,西涼馬騰之子,馬超、馬休之弟。他隨父馬騰入朝,被封為騎都
-
曹操夫人。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求以杜氏為妻,
-
漢繼帝,即劉盆子(10年─?),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后。曾祖父為城陽荒王劉順,祖父式節(jié)侯劉憲,
-
郭況(9年—59年)郭況,真定槀人。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劉秀欣賞郭況小心謹慎,任命他為黃門侍郎。二年
-
漢天師夷堅,字輔漢,沛國豐,史書又稱其名為張陵。他七歲時即能誦《道德經(jīng)》,并能達其要旨。長成后身材高
-
何颙,三國人物,字伯求,南陽襄鄉(xiāng)(湖北襄陽) 三國人物三國志中無傳,后漢書中有傳!度龂尽ぬ?zhèn)?》
-
趙娥,東漢酒泉郡祿?h(即肅州)人。丈夫龐子夏,表氏縣(今高臺縣)人。龐子夏去世后,趙娥在祿?h撫養(yǎng)其子
-
法雄(?一117年),字文強,右扶風郿縣(今陜西省眉縣)人,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王田法章之后,東漢大臣。
-
鄧騭(zhì)(《東觀漢記》作鄧陟 ,?—121年),字昭伯。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南)人。東漢時
-
劉楨(?-217),三國時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東東平寧陽人。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后以
-
韓玄,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人,在漢末擔任荊州的長沙太守。據(jù)《三國志·蜀書六》載,劉備在赤壁之戰(zhàn)后,推薦
-
麴演,西平人。太祖駕崩,與顏俊,和鸞,黃華等并舉造反,自號將軍。麴演為護羌將軍。 太祖崩,西平麴演叛
-
蘇章,字儒文,東漢扶風平陵(今屬陜西咸陽西北)人。蘇章年少博學,善作文,曾負笈從師,不憚千里之遙
-
韓胤,漢末時期人物,袁術部下,袁術遣韓胤為媒,往徐州求親,以結呂布而圖劉備。
-
蔡陽,豫州沛國人,東漢末年曹操屬下武將。建安六年(201年),袁紹命劉備和汝南龔都合流,率數(shù)千軍隊。曹操
-
蘇由(《檄吳將校部曲文》作 蘇游),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袁尚(袁紹三子)部將。與審配一起守鄴
-
崔骃(?-公元92年),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自幼聰明過人,13歲便精通《詩》、《易》、
-
劉勛,字子臺,瑯邪人,曾任廬江太守。袁術敗亡后,其從弟袁胤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奔劉勛于皖城。劉勛當時
-
鄭眾(? - 114年) ,東漢宦官字季產(chǎn),南陽(今河南魯山東南)人。為人謹敏,有心機。漢明帝永平年中,初給
-
范升,字辯卿,生年不詳,卒于漢明帝劉莊永平年間。東漢代郡(今山西代縣)人。他是東漢初年較為著名的經(jīng)學
-
張儉(115—198年),字元節(jié),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時期名士,江夏八俊之一。張儉是張耳的后代。
-
單經(jīng),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公孫瓚的部下。獻帝初平中,瓚以經(jīng)為兗州刺史。
-
蘇仆延(?-207),東漢末遼東屬國烏丸大人。率眾千余落,自稱峭王,服從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教令。丘力居死
-
井丹,字大春,東漢郿地(今陜西省眉縣)人,年輕時學習于太學,通五經(jīng),善談論,京師人都議論說:“五經(jīng)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