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85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現(xiàn)物理學院)學習,先后于1989年、1992年和1995年獲得北京大學物理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5年9月至1997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做博士后。
1997年7月至2000年3月在日本筑波大學物理工學系擔任助手(助教)。
2000年4月至2003年2月在日本新能源與工業(yè)技術開發(fā)機構(NEDO)擔任研究員,期間獲頒日本筑波大學工學(論文)博士學位(2002年3月)。
2003年3月回國,在汕頭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擔任教授(2003年5月起擔任理學院副院長)。
2005年7月至今在華南師范大學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擔任教授。
學術成果
迄今為止先后在國際國內物理學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SCI收錄),其中大部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fā)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上,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被他人引用2000余次。此外,作為第一發(fā)明人申請了4項日本發(fā)明專利和2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交流項目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高校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1項(團隊帶頭人)、高層次人才項目1項,廣東省教育廳項目1項,2004年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006年獲聘廣東省特聘教授(珠江學者)。
研究興趣
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納米光子學材料、物理與器件、半導體低維物理,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等。擁有納米光子學材料制備和評價兩個實驗室,主要儀器設備有飛秒激光振蕩器,高功率固體激光器,倒置熒光顯微鏡等,即將添置飛秒激光放大器,OPO和二三倍頻系統(tǒng),時間分辨和低溫測量系統(tǒng),可以從事納米微結構的制備,納米光子學、非線性光學和瞬態(tài)光學的測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