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武德六年(623年),欽州總管寧長真進貢合浦大珠,昆明、融州、象州等刺史亦進貢筒布,高祖以“道遠勞人,皆不受。”高州首領馮暄、談殿與越州刺史寧道明深感時局對他們不利,便一起商議舉兵反唐,但因遭到南合州刺史寧純的極力反對,于是他們便與寧純反目。后來,高州首領馮暄、談殿與越州刺史寧道明一起,聯(lián)絡附近各溪峒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首先舉兵反唐,并攻打寧純從前親手開拓的姜州。寧純也不示弱,立即從南合州起兵救援,把馮暄等部趕走。在這次以寧、馮兩姻親為主發(fā)起的反唐事件中,寧純不但極力反對,而且當馮暄等攻打他從前開拓的姜州時,還毅然起兵救援。
軼事典故
寧純在當時的寧氏家族中文化水平最高,當然也受儒家思想熏陶較深,他認為“忠君”便是愛國,反叛朝廷則是“大逆不道”、是絕不可行的可恥行為,因而他斷然反對,即使親人反目也在所不顧。由于寧純不肯參加謀反,馮暄等便攻打他從前開拓的姜州,他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于是起兵救援。然而.為了上述種種原因,寧純與高州馮氏結下了重重仇怨。
貞觀元年年底,馮暄已死。寧純亦遷任越州刺史,馮暄胞弟馮盎繼續(xù)反叛,并屢次騷擾越州邊境,使寧純防不勝防。后來,唐太宗派遣中庶子張元素到越州坐鎮(zhèn)招撫,才把事態(tài)乎息下來。張元素在越州期間,見寧純“謹厚有禮,教其子弟讀書,蠻俗向化,甚為稱贊。”
貞觀八年,卒于廉州刺史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