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吐谷渾本是北方的一個民族,首領(lǐng)慕容吐谷渾、慕容廆居住在西拉木倫河(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境內(nèi))流域,這里水草肥美,成為慕容家的起家之地。
慕容吐谷渾家族與徙居陰山,后慕容吐谷渾遷居于青海的祁連山以及涼州境內(nèi),即隴(隴山)上(北面),具體位置有待新出土文獻應(yīng)證。
前涼張軌時期(310年),慕容吐谷渾遷居祁連山,吐谷渾正式成為前涼的附屬國,張軌制西平郡,領(lǐng)西平郡公,前涼張氏與慕容吐谷渾家族聯(lián)姻。
唐朝初期,橫亙在西域路上的吐谷渾聯(lián)合西突厥,控制西域小國,經(jīng)常侵?jǐn)_中原邊境,襲擊來往商人,阻絕中原與西北邊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聯(lián)系,阻礙了中國和中東歐州各國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使絲綢之路不能暢通。
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派大將軍李靖、侯君集等大舉兵戎,用武力攻擊吐谷渾,迫其投降;一方面采取和親政策,團結(jié)吐谷渾。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弘化公主生于唐都長安。秀麗端莊,托體王姬,湛清儀于桂魄,可謂傾國傾城。不僅聰明賢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膽略。
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遣左驍衛(wèi)將軍、淮陽王李道明及右武衛(wèi)將軍慕容寶節(jié)攜帶大批陪嫁物資,護送弘化公主入吐谷渾與慕容諾曷缽成婚。弘化公主入吐谷渾,是唐將公主嫁于外蕃的開端,是民族團結(jié)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僅使唐朝與吐谷渾的關(guān)系很快得到改善,促進了唐朝與吐蕃的友好往來。引起了吐谷渾國內(nèi)不少大臣的不滿。
吐谷渾丞相密謀在祭山活動中,劫持諾曷缽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弘化公主得知后,并沒有驚慌。飛身上馬,帶著諾曷缽一起帶著少量親兵,連夜向鄯城奔去。在鄯州刺史杜鳳舉的幫助下,一舉粉碎了宣王的陰謀,使得吐谷渾恢復(fù)安定局面,依然遭到吐蕃侵犯。
龍朔三年(663 年),吐蕃滅亡吐谷渾,全家遷居涼州(今甘肅武威)和靈州(今寧夏銀川)做官,弘化公主改封光化公主。
大周武則天稱帝后,賜姓為武,進封西平郡大長公主。
周朝圣歷元年(698年),卒于靈州東衙之私第,圣歷二年三月十八日,葬于涼州南陽暉谷冶城之山崗,認(rèn)祖歸宗,而慕容諾曷缽葬于大可汗陵。一生子嗣頗多,后裔遍布涼州、靈州、洛陽和長安。
親屬成員
丈夫:慕容諾曷缽,安樂州都督、吐谷渾可汗、河源郡王、青海王。
兒子:慕容忠,鎮(zhèn)軍大將軍、左豹韜衛(wèi)大將軍、青海成王。
兒子:慕容萬,右鷹揚衛(wèi)大將軍、青海宣王。
兒子:慕容智,青海喜王!洞笾芄誓饺莞怪尽
兒子:慕容若。
兒媳:金城縣主,會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嫁與吐谷渾王慕容忠。
兒媳:姑臧縣主。
兒媳:大唐李深。
孫子:慕容宣超,左豹韜衛(wèi)員外大將軍,烏地也拔勒豆可汗、青海王。
孫媳:姑臧縣主,宗室李氏。
孫子:慕容宣徹。
孫媳:博陵崔氏。
曾孫子:慕容曦光,觀樂王、燕王、游擊將軍、守左豹帽衛(wèi)郊府左郎將、明威將軍、行左屯衛(wèi)細(xì)府左郎將、忠武將軍、行右衛(wèi)朔二府左郎將、五原郡開國公、云魔將軍、左威衛(wèi)繃府中郎將、左威衛(wèi)將軍,冠軍大將軍、行左金吾衛(wèi)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行光祿卿、朔方軍節(jié)度副使。
曾孫媳:大周武氏,武則天的侄女。
曾孫子:慕容曦皓,千牛備身、尚舍直長、押蕃渾使、尚衣奉御、左武衛(wèi)大將軍、大同軍使。
曾孫媳:大周武氏,武承嗣魏王孫女。
曾孫子:慕容曦輪,左武衛(wèi)郎將、閤門府都督、烏地野拔勤豆可汗、安樂州都督、播川郡牂牱鎮(zhèn)將、房陵郡志成府別將。
墓葬情況
王陵墓志出土
弘化公主墓,涼州南20公里的南營鄉(xiāng)青嘴灣吐谷渾王陵內(nèi)。這里峰巒起伏,峽谷縱橫,大水、冰構(gòu)兩條大溝湍流急下,在兩水匯合處,解放后建起了水庫,弘化公主墓就坐落在水庫對面的山崗上
清朝咸豐年間,吐谷渾王妻弘化公主的陵墓已經(jīng)有盜掘痕跡,后在同治年間,發(fā)生同治回亂,引起回漢仇殺。群眾紛紛上山挖窯洞避難,湊巧挖中了公主墓葬,墓中金碧輝煌,壁畫滿墻,隨葬器物很多,除有彩繪的木俑、馬、牛、駱駝等大批木器外,還有大量銅器和金玉珠寶,琳瑯滿目,金、玉珠寶盜去。
1915年4月,公主及青海王慕容忠的陵被當(dāng)?shù)厝罕娋蜷_,掘墓者將墓志取出收藏起來,密不告人,當(dāng)時的涼州知縣唐敷容,是個比較有見識的官吏,他認(rèn)為涼州為西北首府,必有先朝大量文物埋藏地下,吩囑商務(wù)會會長賈壇尋訪,出生于湖南長沙的賈壇酷愛金石,得知公主墓志出土,立即乘車前往,將公主墓志載回,放置涼州文廟保存。
1956年,武威市天?h人民政府將弘化公主墓及整個慕容氏墓群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天?h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殘存的墓葬進行了清理,出土了一批彩繪木俑、木馬、木駝和絲織品、銅、陶、骨、漆器等。
這里文物雕刻生動,形象逼真,制作精細(xì)。出土的一批紗、羅、綺等絲織物色澤鮮麗,飾紋多樣,細(xì)薄透明,各種圖案的織錦質(zhì)底牢固,錦面細(xì)密,提花準(zhǔn)確,反映了店唐代精良的工藝。這些文物,是研究唐與吐谷渾關(guān)系的珍貴實物文獻資料,尤其是涼州在慕容家族遷徙中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由于《晉書》《舊唐書》關(guān)于慕容鮮卑、吐谷渾缺乏詳細(xì)記載,千百年來根本沒有人知道涼州葬著慕容鮮卑中慕容吐谷渾這一支這么多重要人物。
清朝同治年間開始,涼州先后發(fā)現(xiàn)了唐周時期的吐谷渾國慕容家的墓志銘9方,墓蓋9方,所葬9人,即青海王慕容忠、大周弘化公主、代樂王幕容明、安樂王慕容威、政樂王慕容煞鬼、金城縣主、燕王慕容曦光、元王慕容若夫人、大唐故武氏夫人。七方藏于武威市博物館、兩方藏于南京博物院。
2019年9月27日,在涼州又發(fā)現(xiàn)了一方墓蓋、一方墓志,《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即《慕容智墓志》,這座王陵級陪葬墓未被盜掘,保存完整,而且出現(xiàn)“大可汗陵”之字眼,慕容智是葬于涼州神鳥大可汗陵的,至此涼州共出土吐谷渾慕容家王陵中的墓志共十方。
王陵墓志內(nèi)容
墓蓋:《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
志文:大周故弘化公主李氏賜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長公主墓志銘并序
撰文:成均進士云騎尉吳興姚略撰
公主,隴西成紀(jì)人也,即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也。家聲祖德,造天地而運陰陽;履翼握軸,禮神祇而懸日月。大長公主,誕靈帝女,秀奇質(zhì)于蓮波;托體王姬,湛清儀于桂魄。公宮稟訓(xùn),沐胎教之宸猷。帷幄承規(guī),挺寶闈之睿敏。
以貞觀十七年,出降于青海國王勤豆可汗慕容諾曷缽。其人也,帝(慕容諾曷缽)文命之靈苗,斟尋氏之洪胤。同(敬侯金日磾)日磾之入侍,獻款歸誠。類(冠軍侯霍去。┤ゲ≈o家,懷忠奮節(jié)。我大周以曾沙紉地,練石張?zhí)。萬物于是維新,三光以之再朗。
主乃賜同圣族,改號西平。光寵盛于歸媯,徽猷高于乙妹。豈謂巽風(fēng)清急,馳隙駟之晨光;閱水分流,徙藏舟之夜壑。
以圣歷元年五月三日,寢疾,薨于靈州東衙衍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六。既而延平水竭,惜龍劍之孤飛;秦氏樓傾,隨鳳簫而長往。
以圣歷二年三月十八日,葬于涼州南陽暉谷冶城之山崗,禮也。吾王亦先時啟殯,主乃別建陵垣。異周公合葬之儀,非詩人同穴之詠。
嗣第五子右鷹揚衛(wèi)大將軍宣王萬等,痛深欒棘,愿宅兆而斯安,情切蓼莪,慚陟屺而無逮。撫幽埏而掩泗,更益充窮;奉遺澤而增哀,彌深脊戀。
以為德音無沫,思載筆而垂榮;蘭桂有芬,資紀(jì)言而方遠(yuǎn)。庶乎千秋萬歲,無慚節(jié)女之陵。九原三壤,不謝真姬之墓。其銘曰:
瑤水誕德,巫山挺神。帝女爰降,王姬下姻。燕筐含玉,門榜題銀。珈珩楴象,軒佩莊鱗。與善乖驗,競欺遐壽。反魄無征,神香徒有。
婺彩潛翳,神光非久。臉?biāo)檐饺,笳凄楊柳。牛崗辟壤,馬鬣開墳。黛柏含霧,蒼松起云。立言載筆,紀(jì)德垂薰。愿承榮于不朽,庶傳芳于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