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生于烏西瑪省西部薩瑪?shù)貐^(qū)一鄉(xiāng)村裁縫家庭,卒于薩瑪。當過藥店學徒。1822年秋考入圖爾庫學院學習,1832年畢業(yè),取得藥物學博士學位,同年被任命為卡亞尼地區(qū)藥物總管。由于他自學生時代即愛好文學,又受當時浪漫主義潮流的影響,很快投入對民間詩歌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他從1828年開始搜集民間詩歌,到1833年整理出包括16篇詩歌的《萬奈摩寧歌集》。1835年編成具有統(tǒng)一情節(jié)的史詩《卡勒瓦拉》(一譯《英雄國》),內(nèi)包括32篇詩歌,約12078詩行。1849年又擴充到50篇,共22795詩行。史詩《卡勒瓦拉》的誕生,使芬蘭文學躋身世界文學之林,倫羅特成為貢獻最大的學者。1853年被任命為赫爾辛基大學芬蘭語言及文學教授。1854~1863年任芬蘭文學協(xié)會主席。
此外,他還編選了抒情歌集《康泰萊女歌手》(1840)、《芬蘭民間諺語》(1880)和《芬蘭一瑞典語詞典》(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