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
早在哈佛大學醫(yī)學中心作研究時,維希醫(yī)生就在世界上最早發(fā)現并精確定義了放射線對腫瘤細胞產生致命性的損害以及放射治療過程中的DNA修復機制;在哈佛大學女子醫(yī)院擔任放療科主任期間,他成為利用放療治療頭頸部腫瘤的主要先驅,也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放療前誘導性化療的研究人員之一。
現今,維希醫(yī)生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癌癥的轉移機制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相結合來治療癌癥。他對放化療不敏感的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有深入透徹的研究,探索哪些基因可能作為藥物治療的目標。
科研合作
維希醫(yī)生和伯納德·羅茲曼(Benard Roizman)博士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針對溶瘤病毒難治性實體腫瘤中出現的腫瘤細胞放/化療再敏感現象進行了基因層次的分析,發(fā)現了在Stat 1干擾素通道中的部分基因會協調腫瘤細胞對于離子放射線和部分化療藥物的抵抗,該發(fā)現為溶瘤病毒滅殺腫瘤細胞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論支持。同時有望將放療結合到溶瘤治療中,為溶瘤病毒制定更加個人化的醫(yī)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