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唐克明,(一說他攀附黎元洪,得以重用,故而改為姓“黎”,取名“本唐”,一說“入贅黎家”。)辛亥革命時,在滬結納孫武,被邀回鄂。任第一鎮(zhèn)統(tǒng)制。在鄂裁軍中去任,由協(xié)統(tǒng)石星川接充,石戰(zhàn)敗赴滬,唐再率其眾。1912年l0月,被授予將軍府兆威將軍。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宣布護法。唐出任湖北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率部駐扎在荊襄、恩施一帶。 1919年1月,鄂西靖國軍總司令蔡濟民由四川返鄂,在利川遇害,同死者30余人。蔡之好友吳醒漢呈孫中山電明確指出:“蔡濟民被鄂西靖國軍第一軍軍長唐克明謀害斃命!碧埔妱莶幻睿逗倍杰娡跽荚,戰(zhàn)敗后,變服私逃上海。后參加以孫武為首的湖北將軍團,亦官亦商,飛揚跋扈,把持一切。1925年,在家鄉(xiāng)營建“兆威將軍府”,鉆營浙江省主席職,未果。1927年,曾親手殺害17名農協(xié)干部。1933年病逝。
陰山縣縣長
唐克明,1910年出生于三臺軫水鄉(xiāng)(今三臺縣石安鎮(zhèn)雙石辦事處)。1924年投軍。1926年參加北伐戰(zhàn)爭。1927年投奔劉伯承部隊,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后隨劉伯承參加紅軍萬里長征、開封戰(zhàn)役、濮陽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負傷29處,多次榮立戰(zhàn)功。1949年任陰山縣縣長。
宮廷御廚
唐克明,1903年生人(逝世年份不詳)漢族,江蘇揚州人。精通宮廷菜,宮廷御廚、滿漢全席傳人之一。師從曾是清咸豐、同治、光緒(包括慈禧太后)、宣統(tǒng)四位皇帝的御廚梁忠老先生。
梁忠老先生晚年收唐克明大師為徒。唐克明大師出身貧苦,13歲離家到天津“江南第一樓”當學徒,唐克明大師從師梁忠后,由于他能吃苦,人勤快,得到師傅喜歡。在梁師傅悉心指導下,經過七載勤學苦練,他把師傅烹調宮廷菜的絕技都繼承了過來。20歲以后辭別師傅獨自創(chuàng)業(yè)。先后跑遍川、粵、閩、晉、滬等地繼續(xù)學藝,了解各種菜系的特點和烹飪方法,取各家長,補自己短。在他26歲時,也就是民國時期在長春殿,經過18天的實際操作考試,以超眾的技藝,被錄用為偽滿皇宮御廚,侍奉偽滿皇帝溥儀。在御廚房里含辛茹苦,潛心研究宮廷廚藝,使得唐克明大師的烹飪技藝更上一層樓,他不僅能烹制“滿漢全席”,而且還能說出其中不少名菜的來歷,使宴席增彩添輝。
唐克明大師在建國后初期落戶沈陽,收李鴻志為徒。李鴻志從師唐克明后,又在沈陽市政府的領導下,創(chuàng)辦了御膳酒樓,這才將中國宮廷廚藝傳承下來。當今《盛京滿漢全席》的三位傳承人,依次為李鴻志、劉敬賢、李春祥。這三位傳承人,不僅將中國宮廷廚藝保護和傳承下來,也為遼菜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盡管唐克明師傅身懷高超的技藝,但是,在舊社會里廚師是沒有地位的下人,身受重重壓迫。解放后,他才受到人民的尊重。1958年,敬愛的周總理到東北視察,吃了唐師傅做的菜,并知道了他過去的身份,高興地說,過去給“皇帝”做飯,現(xiàn)在要為人民做飯。要培養(yǎng)徒弟,把祖國寶貴的烹飪藝術傳下去。從此,唐師傅牢記總理的囑托,積極創(chuàng)辦遼寧省廚師進修班,主動擔任教師,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技術。可是,十年動亂期間,無情的磨難也落到了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身上,他在遭受了各種“批斗”后被勒令退休了。他痛苦地決定:再也不沾大勺邊,再也不收徒弟了。隱居度日,了此一生。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來到了,明媚的春光驅散了寒冬的陰冷,唐師傅一顆火熱的心又發(fā)光了。為使祖國寶貴烹飪藝術遺產不失傳,在遼寧省《科技與生活》雜志的幫助下,唐師傅在雜志上連續(xù)介紹了有關宮廷菜的典故和烹飪方法。正在開發(fā)宮廷菜的北京聽鸝館餐廳知道后,他們的經理帶了廚師,三顧“唐廬”,感動了老人,之后擔任了這家餐廳的技術顧問,傳授宮廷名菜。
1981年5月28日,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我國為接待比利時國王舉行一次水上宴會。聽鸝館餐廳專門請?zhí)茙煾稻呐胫屏恕凹t娘自配”等宮廷名菜,國王吃過,連聲說“好”。兩天后,一位美國客人回請主人,定了每人150元的標準(當時本地商業(yè)職工三級工月工資只有42元左右)。唐師傅經過一番準備,烹制了“玉鳳回巢”、“銀珠牡丹”、“玉手摘桃”等十幾道宮廷菜,美國客人極為滿意,他們說,這些菜色澤鮮艷,造型別致,風味獨特,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真是,唐師傅進京傳絕技,聽鸝館盛宴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