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建元六年(前135年),鄒郢派兵攻南越,引起漢廷大軍壓境。其弟騶余善乘機(jī)殺郢,呈首級(jí)于漢軍,武帝遂下詔罷軍,立無諸孫繇君丑為越繇王。后來,又立余善為東越王,兩王并立。
騶余善統(tǒng)治閩越二十二年。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相呂嘉反漢,漢廷出兵討伐,余善請旨參戰(zhàn),但至廣東揭陽,又滯留不進(jìn),且暗通呂嘉。漢廷認(rèn)為余善反復(fù)無常,在滅了南越后命樓船將軍楊仆駐兵江西待命。翌年,余善以將軍騶力等為“吞漢將軍”,入臺(tái)沙、梅嶺、武林(皆在今江西界),擊殺漢軍三名校尉,并刻玉璽,自稱武帝。漢武帝下令討伐,兵分四路,水陸俱進(jìn)。余善在今邵武、建陽、浦城、崇安一帶筑城拒守。越衍侯吳陽奉命勸余善歸順,余善不從。吳陽率兵攻占漢陽(今浦城縣北),余善腹背受敵,逃回東冶(今福州市)。閩越內(nèi)部兵變,建成侯敖與繇君居股(繇君丑之子)合謀殺死余善,向橫海將軍投降。武帝以“閩越悍,數(shù)反復(fù)”,遷其民于江淮間,閩越國亡。相傳余善死后葬在侯官縣(今閩侯縣)寧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