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生莊(1904年~1945年)在云南省立一中讀書時,就對新思想、新文化非常感興趣,是“五四”時期云南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1926年,李生莊考入東南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并師從章太炎學習經(jīng)史。在校期間,他曾任全校學生會主席,并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組織。
人物生平
1920年與段融生等人創(chuàng)建大同社,是云南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
1926年入南京東南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并師從章太炎研學經(jīng)史。
1928年,李生莊回到云南省立一中執(zhí)教,并兼任云南《民眾日報》副主編。他一面在學校開展進步活動,一面在報紙上宣傳馬列主義,這些活動得到了二弟艾思奇的積極配合。
1930年,李生莊隨父李曰垓到騰沖,出任云南第一殖邊督辦公署秘書兼和順圖書館館長。協(xié)助父親改良滇西弊政,興辦地方交通、水電等,設立少數(shù)民族學校。李生莊認為,“育人才首要需教師,……辦學要多收夷人、貧苦人、女性”。在騰沖期間,他在當?shù)厥讋?chuàng)了女子中學、邊地簡易師范和“土民小學”,掀起了推動社會進步的風潮! 1931年,李生莊在騰沖縣城下西街靈官廟主持開辦女子中學,提倡“走出閨房,打出廚房,婚姻自由,爭取婦女解放”等進步思想。面對封建傳統(tǒng)勢力的指責,李生莊坦然地說:“我為提高地方文化、解放婦女而為,哪有照壁背后不罵官的,怕之有何!” 1935年9月,李生莊創(chuàng)辦騰越邊地簡易師范并任校長。學校生源來自滇西廣大地區(qū),由8個民族構成。學生除潛心學習外,還開展養(yǎng)豬、種菜、養(yǎng)蠶等勞作。學生免交學費,每人每年發(fā)制服1套,每月補貼伙食費4元,生活困難的學生還能得到特別照顧優(yōu)待,因而,學生親切地稱李生莊校長為“學生慈母”。至今,已是垂暮之年的騰越邊地簡易師范學生,仍然記得李生莊親自作詞并譜曲的校歌:“學校是社會,學校是家庭。同學們,團結起來,學習人生的技能,磨礪自我的德行。奮勇當先,我們的精神是前進。忠愛為本,我們的態(tài)度是和平。劈草萊,斬荊棘,我們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邊地的光明,我們的學校是邊地的晨暾!”
相關事件
李生莊還在騰沖倡導進步話劇活動,宣傳革命思想、愛國思想!熬乓话恕笔伦兒螅钌f組織道路工程班學員與騰越邊地簡易師范的學生聯(lián)合演出《甲子那一天》、《碧血千秋》、《孔雀東南飛》等話劇,在當?shù)匾鹆藦娏曳错。隨著群眾性話劇演出活動的高漲,李生莊等人創(chuàng)辦了藝友社,排演了《岳飛》、《大路歌》、《義勇軍進行曲》等節(jié)目,并帶動了當?shù)匾慌M步話劇社團的成長。藝友社后改為怒江劇團,其足跡遍及怒江以西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并到緬北華僑中演出,為動員人民群眾抗擊日寇、救亡圖存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7年,在全國掀起抗日高潮的時代背景下,李生莊創(chuàng)辦了《騰越日報》,并任社長,這是騰沖有史以來的第一份日報,其內容緊扣時代脈搏,文字生動活潑,在國內外均有人訂閱。騰沖淪陷期間,《騰越日報》成為騰沖抗日軍民的喉舌,即使在最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除短暫停刊外,多數(shù)時間均堅持出版發(fā)行。
對艾思奇的影響
常說長兄如父,李生莊也是艾思奇成長道路的引領人,兄弟倆感情深厚。李生莊的長孫李方明說,“家里收藏的一件大衣,是爺爺李生莊買給艾思奇的,后來艾思奇又轉給了去北京大學讀書的父親。父親帶回昆明,我還穿過一段時間,最后衣服到了艾思奇紀念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