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振國先生,六歲開始跟隨父兄習拳,多年來致力于楊氏太極的推廣與普及工作,多次接受邀請在國際性太極大會上做樹模演出與教學活動。上世紀90年月末創(chuàng)編楊式太極37式,作為楊氏傳統(tǒng)太極的初級入門和演習套路,遭到國家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首肯,并出書了《楊式太極37式》一書和演習光盤。該套路還在2000年的海南世界太極康健大會上獲演出特等獎。楊振國還多次接受邀請到臺灣、噴鼻港、南寧、鄭州等地舉行太極教學和演出,在邯鄲及各地有眾多門生和學生。 2005年,到場了由中國技擊協(xié)會社團的“中華技擊珍藏系列”——《武藏》電視機文獻資料的拍攝活動,他帶領門生和學生演習的楊氏太極影像,被收藏入典。 2009年,被國家給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楊式太極”傳授繼承代表人物。
生子楊永芳、楊志芳。此中次子楊志芳自幼隨二伯父楊振基和爸爸練拳,青年時亦喜摜跤、拳擊等運動項目。最近幾年來傾慕致力于傳統(tǒng)楊式太極的傳授繼承、推廣工作,任邯鄲市武協(xié)楊式太極委員會主席,系楊式太極第五代傳授繼承代表人物。
楊振國先生次子,楊志芳,男,1959年生,祖籍河北省永年縣閻門寨村,邯鄲市武術協(xié)會楊式太極拳委員會主席。出身太極拳名門世家,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和代表人物。其先祖楊露禪系楊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行俠仗義,武功蓋世,打遍京城無敵手,史稱楊無敵。其曾祖父楊健侯承先啟后,弘揚祖業(yè),使太極拳這一中國武術瑰寶得到更為廣泛傳播。其祖父楊澄甫,身擔大義,民國時期任南京國術館總教練,匯楊門三代太極拳功夫之精華,創(chuàng)編楊式太極拳定型架,令太極拳風靡大江南北。并撰楊式太極拳專著,得蔣介石、蔡元培、龐炳勛等民國政要為之題詞。其父楊振國,為楊澄甫之四子,自幼得兄振銘、振基、振鐸攜領,向父叔學習正宗楊家太極拳,頗得真?zhèn)鳌?/p>
楊志芳先生自6歲(1965年)起,即隨父親楊振國學習楊式太極拳。8歲(1967年),由祖母(楊澄甫夫人)侯助清嚴厲督促,又跟二伯父、著名太極拳宗師、邯鄲市武術協(xié)會主席楊振基先生學拳。為使楊家太極拳事業(yè)后繼有人,楊振基遵循祖訓,按照門內(nèi)家規(guī)嚴格訓導楊志芳。傾心教授,一絲不茍,幾近嚴酷,十數(shù)年從未懈怠,使其得以承接到正脈嫡傳太極拳技藝。后又向三伯父楊振鐸(山西省武術協(xié)會主席)學習并深入研究太極拳之理法。
楊志芳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不懈努力,系統(tǒng)掌握了家傳楊式太極拳的套路、器械、推手等技法。行拳走架皆中規(guī)中矩,招法勁路能輕靈自如,人稱有其父輩風范,達身心兩知之境界。2008年,以太極拳名家、楊家代表身份參加了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和國際太極拳高層論壇。
2009年,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太極拳大會,09年5月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國際論壇大會……。
人物成就
近年來積極開展太極拳傳授活動,學生弟子甚眾,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武術文化,繼承和傳播太極拳技藝,推動人們?nèi)罕姷慕∩磉\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引起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和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和贊譽。
楊振國先生編排的“楊氏太極拳三十七式”名稱順序:
01.預備起勢
02.攬雀尾
03.提手上勢
04.白鶴晾翅
05.左摟膝坳步
06.手揮琵琶式
07.右摟膝坳步
08.進步搬攔捶
09.如封似閉
10.十字手
11.抱虎歸山
12.肘底看捶
13.左右倒攆猴
14.海底針
15.扇通背
16.轉(zhuǎn)身撇身捶
17.左右云手
18.單鞭下式
19.右左金雞獨立
20.高探馬穿掌
21.右左分腳
22.轉(zhuǎn)身左蹬腳
23.進步栽捶
24.轉(zhuǎn)身右蹬腳
25.左右打虎式
26.雙風貫耳
27.斜飛式
28.左右野馬分鬃
29.玉女穿梭
30.十字腿
31.進步指襠捶
32.轉(zhuǎn)身白蛇吐信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轉(zhuǎn)身擺蓮
36.彎弓射虎
37.十字手合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