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國籍:馬來西亞
星座:天枰座
地域:亞洲
喜歡的動物:狗
喜歡的顏色:紅色
喜歡的音樂人:Harry Connick jr、庾澄慶、黃大煒
喜歡的音樂:Fusion Jazz
擅長的編曲風格:Pop R&B情歌
個人音樂理念:真誠,投入
經(jīng)歷介紹
陳軍伍先生出生在馬來西亞音樂世家,5歲開始學習音樂, 1990-1993年進修于Ocean Institue Of Audio音樂學院
1993年全面進入音樂圈
1997-2003年開始操刀港臺流行音樂
2003年-至今活躍在大陸流行音樂圈
2009年創(chuàng)辦北京悅聲慧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4年出席合縱集團旗下合縱音樂學院舉辦的《合縱星勢力》全國總決 賽,擔任評委。
2014年擔任茜拉新專輯制作人
合作藝人
劉德華、張學友、王菲、蔡依林、庾澄慶、陳奕迅、許志安、許茹蕓、李玟、莫文蔚、伊能靜、趙傳、阿杜、蔡琴、游鴻明、杜德偉、林志炫、動力火車、林志穎、蘇永康、李圣杰、蕭煌奇、柯以敏、永邦、周惠、陳曉東、焦恩俊、陳楚生、林依晨、阿蘭、孫楠、韓紅、楊坤、黃征、安又琪、張含韻、林依輪、陸毅、陳好葉蓓、唐磊、龐龍、A-Show、東來東往、尚雯婕、張峻寧、陳紅、谷峰、張杰、鐘鎮(zhèn)濤……
代表作品
專輯制作
劉德華《偶爾傷心》
孫楠《愛得精彩》《生生世世》
A-SHOW《奇遇》
東來東往《接招》
玫 子《另類情書》
馬闖EP《愛、沒那么簡單》
中國BOSSA NOVA系列音樂專輯:第一輯《忘憂草》、第二輯《太陽花》、第三輯《百香果》
弦樂監(jiān)制
弦樂監(jiān)制&編曲
張學友《情已逝2000年版》
王菲《過眼云煙》
王 溢《幸福謠》
蔡依林《你快樂嗎》《孤單的人總說無所謂》《愛上一條街》
安又琪《別靠近我》《丑小鴨》《唱得響亮》
伊能靜《一千遍我愛你》《月兒亮彎彎》
張含韻《放假了》《考試中》
阿 杜《你很好》《放手》
李圣杰《癡心絕對》《想太多》
陳楚生-徐克電影《狄仁杰-通天帝國》主題曲《相忘于江湖》
唐禹哲《be with me》
林依晨 《忽然這一秒》
阿 蘭《有ME就好》
A-Lin《麻煩下一位》《稀有動物》
孫 悅 《冠軍舞臺》《give me your heart》
楊 坤《劫后重生》《Beautiful》
黃 征《神仙》《一夜之間》
許志安《My Love》
趙 傳《不該還愛她》
蘇永康《我的另一半》
葉 蓓《陰差陽錯》
蕭煌奇《萬歲爺》
韓 紅《祝福北京》
尚雯婕《有了愛》《夢之浮橋》
張竣寧《王子的心》
黃琦雯《小河淌水》
陳 紅《感恩的心》
陸 毅《沙雕城堡》
龐 龍《小眼睛姑娘》
林志穎《追明天》
永 邦《尋情記》
黃 征《神仙》《月秋影》
柯以敏《謝謝你讓我這么愛你》
陳 好《因為》
游鴻明,何潤東,瞿穎,愛戴,四川春節(jié)晚會主題曲《點亮13億夢想》
Laura Fgyi 《女人花》
影視歌曲
2008年央視大戲《女人花》片頭曲、片尾曲、插曲
2009年海巖熱播劇《五星大飯店》片尾曲《雨》
2010年熱播劇《金大班》配樂(主演范冰冰,周渝民,黃秋生等)
《陳夢吉傳奇》
《愛上痞子男》
《律政佳人》
《幸存者》
2011年湖南衛(wèi)視紅色青春偶像劇《我的青春在延安》片頭片尾曲以及全篇音樂制作
電影配樂:《夕陽天使》(主演:舒淇、莫文蔚、趙薇)
商業(yè)音樂
標致汽車廣告配樂
現(xiàn)代汽車廣告配樂
海馬汽車廣告配樂
獵豹汽車廣告配樂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企業(yè)片頭音樂
BTV電視欄目《選擇》配樂
支付寶企業(yè)歌曲制作
陳軍伍:努力做“中國人最愛吃的西餐”
一說到BOSSA NOVA,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小野麗莎,或許還會有人知道,這是一種來自南美的音樂。也有人會想到臺灣的王若琳等等,她們都在競爭激烈的華語音樂世界里以BOSSA NOVA為自己吹開了一片獨特而獨有的市場。
陳軍伍,馬來西亞籍華裔音樂人,曾先后為劉德華、張學友、王菲、蔡依林、孫楠、韓紅等制作過專輯或監(jiān)制過作品。如今,一門心思投入BOSSA NOVA在中國的推廣中,與他的團隊及音樂人朋友一起,發(fā)起了一個“BOSSA CHINA”的概念行動,并在兩年內(nèi)連續(xù)推出《忘憂草》、《太陽花》兩張中式BOSSA NOVA專輯。
什么是BOSSA NOVA?
盧:能解釋一下什么是BOSSA NOVA?它跟爵士之間,又有一個怎樣的關聯(lián)和差別?
當我對很多圈外朋友提起B(yǎng)OSSA NOVA時,不熟悉的人還是占多數(shù),但是當我說出代表人物小野麗莎時,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熟悉她的音樂,我認為這就是目前國內(nèi)朋友對BOSSA NOVA的一種普遍認知,熟悉音樂形態(tài),但卻叫不出名字。
這中間同樣存在行業(yè)內(nèi)認知上的一個小小誤區(qū),很多人認為節(jié)奏形態(tài)及和弦走向與BOSSA NOVA曲風一致就是“BOSSA NOVA”,其實不然,我認為真正的BOSSA NOVA更重要的還是表達方式。
盧:它跟爵士之間,又有一個怎樣的關聯(lián)和差別?
與爵士而言,二者還是存在著很大區(qū)別的,我認為它要比爵士含蓄、平和,表現(xiàn)情緒是釋懷的、開朗的、樂觀的。即使是低沉的情緒也會有小凄美之感,而不是像爵士情緒表現(xiàn)的那樣夸張、復雜;曲風的表情和情緒起伏那么明顯?梢赃@么說吧,爵士像是更張揚、夸張化的BOSSA NOVA。而兩者的關聯(lián),可以說在功能上同為可以撫慰心靈,讓人忘卻悲傷的音樂風格。但從本質(zhì)上追溯,BOSSA NOVA恰巧是一定基礎上由爵士延伸而來的,而不僅僅是演變。
中國適合BOSSA NOVA嗎?
盧: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種意見,認為中國人不適合做BOSSA NOVA,認為這就像HIP-HOP是美國人的音樂一樣,中國人缺乏能把握BOSSA NOVA、爵士這類音樂的天然血液。尤其是在演唱者身上,總會少了一種天然的味道,基本只能做到為唱而唱,你認為是這樣嗎?
BOSSA NOVA 雖然來自南美,與本土音樂形態(tài)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認為它的表現(xiàn)方式和音樂傳遞的信息卻是適合全人類共同受用的。國內(nèi)做得好的人少,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很多制作人心態(tài)不夠放松,多少有些浮躁所致。
其實BOSSA NOVA制作很簡單,就是要做到真誠。但是往往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又是最困難。如果學會了如何享受生活,放慢腳步,心態(tài)保持平和,對待音樂有足夠的真誠,就一定會有好的、自然的作品。
能夠把外來的音樂做到融會貫通,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技術上的參照,二是精神層面上的同步, 前者是努力所致,后者則是需要自我凝練了。HIP-HOP文化不見得所有人適用,但是輕松愜意的生活方式不正是所有人一直在尋找和向往的嗎?
盧:做一個好的BOSSA NOVA音樂,哪些條件是必備的?
我認為有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首先,對這種音樂風格保持正確認知是第一位的。其次,自然保有一種積極樂觀且隨性放松的生活態(tài)度則是制作者及演繹者更需要具備的?偠灾,樂由心生。
BOSSA NOVA的中國現(xiàn)狀
盧: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想要做BOSSA CHINA這個概念的?為什么想到來中國做BOSSA NOVA?
我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已經(jīng)有近20年的時間,但是萌發(fā)制作BOSSA NOVA音樂的念頭是在2004年。當時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我,“目前的音樂市場,除了流行音樂作品外還有什么風格是可以嘗試去制作的呢?”
個人喜好的原因,我當時很確信地知道這種音樂很好聽,而且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直到了2010年秋天,遇見來自臺灣的徐國信老師,也就是BOSSA CHINA的發(fā)起和倡導者,才有了真正將想法向現(xiàn)實靠攏的機會。
與徐老師的合作,可以說是制作BOSSA NOVA音樂的外因,而真正的內(nèi)在因素還是國內(nèi)音樂市場的一種狀態(tài)(音樂豐富性的不足以及快餐音樂的盛行)。國內(nèi)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有很少數(shù)人在做純正的、正統(tǒng)的BOSSA NOVA。所以我很愿意抓住這個機會。
盧:國內(nèi)也有不少歌手都在嘗試做爵士,做BOSSA NOVA音樂,有做一兩首這樣的歌曲的,也有做一整張專輯的,尤其是很多老歌手,如張學友等,現(xiàn)階段都在玩這種東西,你有聽過他們做的這樣的音樂嗎?
這些歌壇老將,我是認可的,相信他們在舞臺上活躍了這么久,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對于各種風格的音樂也有能力駕馭。但是講到這里,難免不提到“選秀”熱,對于這些新人我是有一些觀點要說的。首先,這些新人在比賽當中越來越多地演唱外文歌,我是感到很欣慰的,因為這恰恰證明了他們對外來文化的吸取和學習,沒有閉門造車。但是,有一些現(xiàn)象是我覺得不妥的,比如,“隨意改編”,一些選手對老歌隨意改編,還稱為“爵士版”,不僅更改了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破壞了歌曲風格,而且使歌曲沒有了意境、曲風、情緒的統(tǒng)一性。老歌新唱我同意,我也在做同樣的事,但是我希望在做改編的同時能夠遵循改編的規(guī)則,不要僅僅隨性。
再比如:“歌詞洋唱”,一些選手在唱外文歌的時候,咬字發(fā)音的準確性令我驚艷,但是演唱母語中文爵士歌曲時,卻用英文字的發(fā)音方式唱中文詞,整首歌的發(fā)音令人難以接受。這樣真的夠洋氣嗎?我接觸的國外藝人,比如爵士天后羅拉費琪(Laura Fygi),在錄制她的中文專輯時,她對每個中文漢字的發(fā)音無不做到清楚準確,外國歌手尚且如此,為何本國歌手卻要故意“洋化”呢?這點讓我很難理解。
盧:在具體操作時困難在哪里?
既然BOSSA遇到CHINA,那就注定是兩種文化的結合,而且是地域跨度很大的兩種文化。在做CHINA這個概念上,我要想盡辦法,怎樣可以讓中國經(jīng)典的歌曲能夠使用BOSSA的編曲改編,篩選的過程中我們搜羅了上千首經(jīng)典歌曲,時間跨度從30年代至今,可以改編的歌曲既要有輕松的歌詞,愜意的歌曲意境,還要有宛轉(zhuǎn)悠揚的曲調(diào),做為一個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人,對我來說還是有不小的難度的。另外,讓歌手和樂手能夠按照我的想法去投入情緒和感情,需要一個時間上的積累,對于制作者而言,這需要足夠的耐心。
做BOSSA NOVA與年齡有關嗎?
盧:爵士和BOSSA音樂在很多人印象當中,是一種很有年齡感和閱歷感的音樂,是屬于一種表達“需歷經(jīng)百轉(zhuǎn)千回才終沉淀下來”的情緒的音樂。然而華語音樂圈比較有知名度的做這種音樂的歌手,都很年輕,像王若琳,季小薇,OLIVIA,甚至是花兒朵朵中的黃夕倍。年輕化在這種音樂中算是一種矛盾嗎?或者代表著一種什么樣的可能性?
其實一點都不矛盾,每一個人的心智與真實際年齡未必是相符的,有些人年齡尚小但其內(nèi)心世界可能早已成熟且豐滿,她的思維或行為成熟度甚至超越了同齡人。華語音樂圈里演繹這類歌曲的一些年輕歌手,有一部分是真的有這種情懷而去演繹,還有一些年輕歌手是盲目得去跟從,他們只做到了一些“表面上”類似符號的東西,而沒有做到真實自然的內(nèi)容敘述與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抒發(fā)。我以為,年齡與演唱情緒的掌握度,更多的是心態(tài)部分而非實際年齡,所以說是不矛盾的,我們BOSSA CHINA的歌手也都很年輕。
盧:已發(fā)行的兩張BOSSA專輯,謝穎和莎莎等歌手都很年輕,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到她們的?
尋找她們是很不容易的事情。BOSSA NOVA在中國的普及率畢竟不高,想要找到有演唱功底、聲音適合、有過一定閱歷又不失穩(wěn)重,還能有Bossa心態(tài)的歌手實屬難事。雖然她們還年輕,對這種音樂的領悟和理解還有待提高,但是我相信她們經(jīng)過努力會成為BOSSA CHINA的中堅力量。
BOSSA NOVA只能翻唱老歌嗎?
盧:雖然隊伍已經(jīng)年輕化了,但我們還是注意到,幾乎所有的這一類型的音樂專輯,基本上都是以翻唱、改編經(jīng)典老歌為主。新創(chuàng)作的困難和危險在哪里?
其實新創(chuàng)作的歌曲比較少,是因為使用老歌新編、新唱能讓聽眾更快、更容易得去認識這類型的音樂。業(yè)內(nèi)不少同行大都會用相同的步驟,先引進市場,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市場,等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好的回饋就會帶給聽眾越來越多的新創(chuàng)作了。若在時機或市場尚未成熟的時候就一味地大量做新品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市場(聽眾)消化不了。我也深知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在BOSSA CHINA系列專輯的第二張《太陽花》中我們已經(jīng)在嘗試添加原創(chuàng)歌曲了,一共有兩首,反響還都不錯。
在中國如何推廣BOSSA NOVA?
盧:對于BOSSA音樂的推廣,有效的方式有哪些?你覺得謝穎她們需要或者可能變成像王若琳那樣的明星嗎?
有效的推廣方式我想就是打開更多的收聽通口,如公共場所,廣播電臺等,因為我有信心,BOSSA NOVA具有讓人“一見傾心”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我也在這里發(fā)出邀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的傳播。
明星不僅僅只對歌手而言,我個人認為,每個人都有成為明星的可能,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會順暢無阻,先天的天賦僅占小小的部分,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盧:BOSSA CHINA的前景和你們接下來的計劃是什么?
BOSSA CHINA已經(jīng)發(fā)行了《忘憂草》、《太陽花》兩張專輯,第三張《百香果》也已在企劃當中,短期的計劃當然就是陸續(xù)推出系列專輯,長遠的計劃則是希望讓BOSSA CHINA成為“中國人最愛吃的西餐”。
我們BOSSA CHINA的團隊還在不斷地壯大,希望吸納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不論是創(chuàng)作團體、樂手或者歌手。一種風格音樂的普及和推廣需要更多真正熱愛且投入其中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