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王塾35歲,由增生中乙丑山東鄉(xiāng)試第7名舉人,庚寅會試62名貢士,保和殿復試一等45名,殿試三甲第90名。
王塾五歲時,曾隨佃工到南山收甘薯,因追逐草蟲迷路,深秋時節(jié)在山中睡著,當晚霜露狼蟲無侵,冥冥中似有老者為之蓋被。王塾考中進士后,到萊陽河洛鎮(zhèn)賀家溝南山祭祀山神。外祖父為耆賓賀掄元。
王塾,字元達,號通侯,祖籍蜆子灣。優(yōu)增生,光緒乙丑恩科舉人,光緒庚寅恩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國史館協(xié)修,武英殿纂修,鑲白旗官學考校官,鑲紅旗官學考校官,丁酉科順天鄉(xiāng)試磨勘試卷官,俸滿保送知府簽分廣西,督辦南寧,署桂林府知府,賞戴花翎,委署百色直隸廳,從四品。卒授朝議大夫。
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王塾35歲,由增生中乙丑山東鄉(xiāng)試第7名舉人,庚寅會試62名貢士,保和殿復試一等45名,殿試三甲第90名。
王塾五歲時,曾隨佃工到南山收甘薯,因追逐草蟲迷路,深秋時節(jié)在山中睡著,當晚霜露狼蟲無侵,冥冥中似有老者為之蓋被。王塾考中進士后,到萊陽河洛鎮(zhèn)賀家溝南山祭祀山神。外祖父為耆賓賀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