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楚湘
方楚湘(1878~1946)灌云縣板浦人,家境貧寒。19歲起,屢試未成,乃轉向新學,得親朋之助,曾就讀于杭州西子湖畔蠶學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受張錫庚之囑,購湖桑條3000枝,植于伊蘆山麓之張莊,后省、縣舉辦蠶桑事業(yè),植湖桑若干于板浦北郊,終未果。光緒三十二年在樂群學堂任教數(shù)月;光緒三十三年考入上海師范,以教育、數(shù)理諸科成績均優(yōu)而卒業(yè)。光緒三十四年受聘于江山中學堂師范科任教育、數(shù)理科教習兼師范科主任2年。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回鄉(xiāng),受聘為樂群學堂教習。民國3年(1914)執(zhí)教于縣第一高等小學,曾編印《算術五百題》,深受學生歡迎。民國13年,“一高”改為縣立初級中學,任教導主任,其間,力主初中兼收女生被獲準,此為灌云縣中學男女生同堂始。民國20年,應聘于東海中學任教;民國22年于東海師范任教,民國26年蘆溝橋事變后學校解體,回家閑居,生活艱窘。民國28年日軍入侵縣城板浦,曾脅迫其在“縣中”任教,方楚湘在困苦中曾寫一詩:“乘除加減連篇寫,之乎也者不斷哼,兩天四餐苞米粥,五人一盞豆油燈”以泄悲憤。民國30年,方楚湘作《六四自述》一文,對30年間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方面作了真實記述,頗具史料價值。民國35年病逝,終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