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教授
熱愛教育事業(yè)
先生一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工作。他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陜南山區(qū)的商縣中學,傾其全力,投入工作,以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新型的師生關系,得到大家的好評。該校的校志中這樣評價先生:他“以雄厚的化學知識為后盾,進入課堂,直奔主題,毫無拖泥帶水和含混不清的詞句。無論講課,還是帶領學生做實驗,他總是以飽滿的熱情感染著學生的聽講情緒。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他性格開朗,與學生打成一片。同學們對他敬而不遠、親而有度,成為新中國成立后新型師生關系的良好典范。他被調入陜西師院前夕,加班加點,給高五七級學生搶時間復課,甚至其他年級的學生也加入聽課隊伍。他的學生聚在一起,無不稱贊這位既親切、又有學問、又教得好的老師”。由于先生工作業(yè)績優(yōu)秀,1956年8月被評為“陜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和獎勵。
從1956年開始,先生在陜西師院、陜西師大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他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學術造詣高,工作認真負責,敬業(yè)精神強。長期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重視教書育人,為培養(yǎng)人材傾注了大量心血。
講授過的課程
先生先后給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農業(yè)化學實驗、有機合成、有機合成實驗、有機結構理論、高等有機選論、有機合成設計等多門課程。他培養(yǎng)的研究生不但閱讀外文專業(yè)書刊能力強,而且在理論分析、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應用項目的開發(fā)等方面,也有較強的能力。
編寫的講義
為了解決教材缺乏的問題,先生曾編寫了《有機合成》、《有機合成實驗》、《有機結構理論》三本講義,作為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多年,學生評價很好。他編寫的《有機化學講授習題解》,在1982年11月“全國高師有機化學教材使用經(jīng)驗交流會議”上進行了交流,參加編寫了陜西省函授教材《有機化學自學指導》。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主編的《有機化學習題集》,于1983年由陜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通過對各類習題解答方法、步驟的剖析,幫助讀者掌握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學會解題的方法、步驟和一般規(guī)律,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發(fā)表的論文
先生一生努力鉆研,既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更重視化學科學研究。他撰寫并在多種刊物上發(fā)表了“游離基和游離基反應”、“烷基異構體的數(shù)目”、 “自創(chuàng)示教板進行SN2教學的體會”、“γ-內酯合成的最新進展”、“ 4,4u2018-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合成”、“ 用濃硫酸做磺化劑生產拉開粉BX”、“ 活性氯化亞銅制備工藝的改進”等20余篇教學、科研、化工生產方面的論文。
研制的產品
先生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尤其重視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的結合。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他先后與校內外同志合作,研制了拉開粉BX、氯化亞銅、過氧化硫脲、4,4u2018-二氨基二苯甲烷、MS-1乳化劑pH保護液、4-氯-3-硝基苯甲酸、醫(yī)用硫酸鋇、試劑硫酸鋇等十多項產品。這些產品有的在我;S投產,有的作為應用技術轉讓給校外化工廠并投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1987年獲得陜西師范大學科研成果獎。
撰寫并主編的書籍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先生在年近花甲之時,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之約,歷時十余年,親自撰寫并主編出版了《無機化合物辭典》、《有機化合物辭典》、《化工產品辭典》、《基礎無機化學反應》、《基礎有機化學反應》、《化學物質詞典》、《基礎化學反應》等多部書籍,這些化學工具書,切合實際,內容豐富,取材新穎,辭目較全,釋義嚴謹,數(shù)據(jù)可靠,檢索方便,成為高等院校師生、科技人員以及中學教師的重要參考文獻,得到各方面的好評。先生還接受出版社的邀請,審校了《中學化學手冊》、《中學化學18講》、《化學化工科技文獻檢索》等多本書籍。
感人的敬業(yè)精神
先生致力于編纂工作,那種勤奮不息、筆耕不輟、嘔心瀝血的敬業(yè)精神是十分感人的。為了編好這些書籍,他不顧年事已高,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夜以繼日,長期伏案。即使生病了,也仍堅持工作。記得有一段時間,他胃部不適,常常懷里揣個熱水袋,捂在胃部,約作者們談體例,討論具體辭條,一談就是好幾個小時。對于書中每一個反應式、每一個符號,他都反復核校,對于每一個數(shù)據(jù),他都認真復查,既對讀者高度負責,也培養(yǎng)了一批作者。
熱愛社會公益事業(yè)
先生熱愛社會公益事業(yè),德高望重,他先后受聘,在咸陽師范?茖W;瘜W系擔任兼職教師,在商洛師范?茖W校化學系擔任顧問,在藍田縣曉城化工廠擔任技術顧問。
先生性格耿直,剛直不阿,正義感強。1943年6月在朝邑縣初級中學讀初三時,已臨近畢業(yè),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學生灶是由學校校長的妻弟承包。辦灶人和學校相互勾結,克扣學生口糧,學生每人每月除交納灶費外,還要交40斤面粉,可是學生的伙食卻很差。辦灶人還說虧了本,強行讓學生再多交面粉,自然遭到同學們的一致反對,堅決不愿再多交。學生除了集體行動外,當時先生所在的班級推選他作為班級代表之一,出面交涉,反對辦灶人的做法。學校對同學采用了軟硬兼施、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各種手段,為了殺一儆百,6月底以“破壞學校制度,煽動同學鬧事”的名義,把他與另一名同學開除了學籍。
先生一生追求進步,在他工作的幾十年中,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和思想?yún)R報。1986年1月先生加入了黨組織,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夙愿。
社會評價
先生一生從事教育事業(yè),可謂桃李滿天下。他一生既對學生嚴格要求,又從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許多學生經(jīng)常到他家中看望,學生組織一些聚會都邀請先生參加。學生與他相處,無論是在做人方面還是在學業(yè)上都獲益匪淺,都把他作為良師益友。
先生于2005年3月21日因病逝世,享年79歲。
原江西省紀委書記
馬世昌,1937年8月生,江蘇江都人。1954年8月參加工作。195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畢業(yè)于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學院政治系(?瓢啵。歷任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南昌機械廠政治處負責人兼廠工會主席,華東地質勘探局二六七大隊黨委書記,核工業(yè)部華東地質勘探局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中共江西省紀委副書記,中共江西省委秘書長、常委,中共南昌市委書記。1992年起任中共江西省紀委書記。1992年4月—2001年12月在任第十屆中共江西省委常委、中共江西省紀委書記。是中共十四、十五大代表,1995年在中共十四大上當選為中紀委委員,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當選為中紀委委員。
北京農業(yè)大學獸醫(yī)系副主任
馬世昌浙江上虞人。副教授。北京農業(yè)大學獸醫(yī)系副主任。畢業(yè)于北京農業(yè)大學。曾任北京農業(yè)大學獸醫(yī)系副系主任,系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宣傳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等。兼《中國獸醫(yī)雜志》常務編委、編輯部主任。是農業(yè)部部屬高校思想教育研究會秘書長,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編輯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編輯委員會委員。從1986年開始對獸醫(yī)專業(yè)新生有針對性開設“獸醫(yī)專業(yè)思想教育概論”新課,教育效果顯著,在校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1997年榮獲“中國農業(yè)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合譯《微生物生理學及免疫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編《獸醫(yī)專業(yè)教育概論》、副主編《形勢與政策》、副主編《畜牧獸醫(yī)古今人物志》(北京農業(yè)大學出版社),執(zhí)行編委《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養(yǎng)殖卷2(中國農業(yè)出版社)。發(fā)表有《對獸醫(yī)學院新生進行專業(yè)思想教育初探》、《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學農愛農的專業(yè)思想教育》、《正確認識現(xiàn)代獸醫(yī)科學的研究領域和服務范圍》、《努力辦好黨校,全面加強黨員培訓工作》、《黨性教育是黨校培訓黨員和積極分子的重要內容》等論文。1987年榮獲中國科協(xié)授予的“學會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