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陳憲熔(1876~1935),號今僧,山東曲阜城內(nèi)倉巷街人。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陳憲熔以官派普通師范生去日本,就學于宏文學院普通師范班,后入名古屋愛知醫(yī)科大學。在日本留學期間,他深受“天演論”的影響,認為當今世界是“優(yōu)勝劣敗、弱肉強食的世界”。要想使國家富強,必須重視教育。
他在《勸闕里父老急興教育書》中明確提出:“地球列國,汲汲競爭者為生存也;而生存競爭之具,不在工、農(nóng)、商、兵,而在教育!彼榻B了日本明治維新的成效,以及日本發(fā)展教育的新情況。他相信教育可使人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可使國富民強。他希望“中土人士, 振刷精神, 磨蕩熱力,實事求是,共濟時艱!痹舐暭埠簦骸敖逃d,則國家興;教育無,則國家亡!”他提出:“欲立我國,必先為吾邑謀!庇谑强嗫谝(guī)勸闕里父老急興教育,作出榜樣,普及全國。明確指出:“吾魯為圣人桑梓之鄉(xiāng),詩書弦歌之地。漢唐以來,其所賴以生存者,莫非杏壇教澤維系其間!彼_信,志士仁人,果能有鑒于此,戮力大辦教育,定能以此振興中華,結(jié)束列強魚肉中國,虐待華人,使我“落淚鼻酸”的日子。
他急興教育的措施是:多立學堂、廣勸游學、改革師范和普設閱覽等。陳憲熔提出急興教育的主張后,先捐日銀若干元寄回曲阜閱報所。并答應一俟回國,再邀同仁,共捐資財,將閱報館改為昌平圖書社,任人取閱。
人物經(jīng)歷
在日本留學期間,為實現(xiàn)他的夙愿,即同其母金氏商定:于本住宅內(nèi) (今倉巷街西首路南)設立“陳金氏私立幼幼小學堂”。規(guī)定實行5年教學制,男女兼收。開辦后,招生l班、24名學生(4名女生) ,陳憲熔親任校長。學堂于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3月呈報,經(jīng)山東學務處批準立案。在當時,因?qū)儆凇靶抡苯ㄔO,第二年,山東提學便獎給“魯校慈云”匾額1方。
回國后,即到省城濟南任職。其間,對幼幼小學堂極為關心,常與教師書信往來,問候師生。并在濟南為小學生定做了制服,制定了帽花。讓學堂按時組織旅行,以開風氣。
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清廷裁減教育費,世上又一度向往科舉制度,于是幼幼小學堂隨之宣告停辦。陳憲熔從此便脫離了教育,從事醫(yī)務工作,先后擔任濟南太和醫(yī)院主任和山東防疫所所長等職務。
1919年,陳憲熔曾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工作。后回濟南開辦一些慈善事業(yè),1935年病故于濟南,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