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希瑟·諾頓,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人類學家。
研究成果
2007年6月,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人類學家希瑟·諾頓牽頭的一個課題組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6000到1.2萬年前,歐洲人的膚色并非像現(xiàn)在這樣白皙,即使是北歐人也不那么白。德國《星期日世界報》6月3日以《不久前我們還是黑人》為題,報道了諾頓課題組不久前在費城舉行的一次人類學年會上公布的這一研究成果。以前人們一直以為,歐洲人的膚色肯定很早就完成了由黑變白的過程,時間大約在4萬年前。而諾頓的課題組從決定膚色是黑是白的唯一基因入手,他們發(fā)現(xiàn),這一基因變異過程的完成比人們以前所認識的要晚很多。經(jīng)過巴爾干以及此前從比較遙遠的東方抵達北歐的人膚色都是黑的。此前的說法是,在公元前4萬年左右,他們的膚色發(fā)生了由黑到白的變化。而諾頓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則認為,歐洲人膚色發(fā)生變化的時間要晚得多,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皹O有可能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歐洲人的膚色才變淺”,諾頓在費城人類學年會上強調(diào)。
諾頓的課題組對人類膚色基因的演變進行了追溯,并且重新確定了這一演變進程的年代。
諾頓課題組此前還對一種膚色比同類淺的斑馬魚進行了研究。在這種斑馬魚體內(nèi),課題組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僅在歐洲人身上能夠找到的SLC24基因序列。從那以后,美國科學家們開始重點研究膚色基因周邊的基因環(huán)境,即幾千個“字母”的一個區(qū)域。
他們得出以下結(jié)論:在這里所有歐洲人的遺傳基因“字母”都相同,就好像雙胞胎似的。因此可以斷定,這里沒有發(fā)生任何突變。這也給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證據(jù):隨著SLC24基因序列的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掌握了一個純正的、相對年輕的基因。
“有可能少于6000年,但絕不會超過1.2萬年,”諾頓解釋說,“白色皮膚是在人們遷移到歐洲很久之后才形成的!痹谖覀兯幍木暥鹊貐^(qū),淺色被證明更具優(yōu)勢:淺膚色的人比深膚色的人能夠更好地適應昏暗的照明條件,因為他們的皮膚能更好地吸收陽光和產(chǎn)生生命所需的維生素D。